王学莲
【摘 要】 目的:对儿童颅脑MR检查快速扫描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来本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10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序列颅脑扫描的方法进行检查,研究组患儿给予快速序列颅脑扫描的方法进行检查,对两组患儿的检测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优秀的成像影片有25例,占比为50.00%;良好的成像影片有10例,占比为20.00%;尚可的成像影片有9例,占比为18.00%;差的成像影片有6例,占比为12.00%。研究组中优秀的成像影片有36例,占比为72.00%;良好的成像影片有11例,占比为22.00%;尚可的成像影片有3例,占比为6.00%;未出现差的成像影片,占比为0.00%(P<0.05),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儿童颅脑的磁共振检查,采用快速扫描序列能够有效地减少扫描的时长,并且成像质量更高。
【关键词】 儿童颅脑;MR检查;快速扫描方法
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可靠诊断依据。磁共振(MR)即是其中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是一种使用磁场及射频脉冲进行的特殊检查,安全、准确、无创伤、对人体无害。相比较于CT,其成像清晰度更高,作为诊断依据更加的可靠[1]。但是磁共振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患者予以积极的配合,而由于儿童具有多动的天性,自制能力相较成人而言要差,再加之家长反对给儿童使用镇静药物,这使得磁共振的快速扫描成为一项医学课题。如何在磁共振检测的过程中,既保证检测质量,又提高检测速度,成为当下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此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本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10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32±1.36)岁。研究组5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6例;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为(6.32±1.56)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1.2 扫描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序列颅脑扫描的方法进行检查:指导患儿采取卧位姿势,行矢状位T2WI、T1WI和Flair扫描[2]。具体参数标准见表1。
给予研究组患儿快速序例颅脑扫描的方法进行检查:指导患儿采取卧位姿势,行矢状位T2WI、T1WI和Flair扫描。具体参数标准见表1。
1.3 观察指标
磁共振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检查中所采用的参数比较,二是磁共振成像质量的比较[3]。检查后出的影像资料质量,由两名中级以上医师进行盲法评片,其影像资料成像质量分为优秀、良好、尚可和差四个等级。成像质量优秀,即磁共振所呈影像清晰,能够明显反应出组织情况,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依据使用;成像质量良好,即磁共振所呈影像清晰度较好,对病理情况的反应较好,虽然有部分瑕疵,但是不妨碍成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成像质量尚可,即磁共振所呈影像对患儿的颅内组织无法清晰的反映出来,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使用;成像质量差,即磁共振所呈影像根本无法辨认,应做废片处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磁共振检查指标数据分析
根据检查结果比较,对照组患儿T2WI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1.4次,平均扫描时间为2分33秒;T1WI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2.0次,平均扫描时间为2分43秒;Flair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2.0次,平均扫描时間为3分43秒。研究组患儿T2WI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1.0次,平均扫描时间为31秒;T1WI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1.0次,平均扫描时间为21秒;Flair序列平均拍摄次数为1.0次,平均扫描时间为30秒。两组患儿检查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儿成像质量的比较分析
经过评片医师的盲法评片,对照组中优秀的成像影片有25例,占比为50.00%;良好的成像影片有10例,占比为20.00%;尚可的成像影片有9例,占比为18.00%;差的成像影片有6例,占比为12.00%。研究组中优秀的成像影片有36例,占比为72.00%;良好的成像影片有11例,占比为22.00%;尚可的成像影片有3例,占比为6.00%;未出现差的成像影片,占比为0.00%。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儿童颅脑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对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抵抗力较差的儿童将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的诊断和尽早的治疗成为关键。目前临床实践中经常通过CT和磁共振等设备仪器进行检测,并将其作为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使用。对颅脑类疾病的诊断也是如此,一般进行颅脑CT或颅脑磁共振的检查[5]。CT扫描一般用于对有明显密度差别的组织的识别,但是对于机体软组织识别率低,可用性差。而且CT扫描检测中还会出现伪影,产生辐射,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尚不健全,因此CT扫描的效果差。磁共振通过扫描序列的不同形成影像资料,例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等,此外还有功能成像、弥散成像等类型。磁共振对机体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能力,针对不同的软组织,例如脂肪、软骨、肌肉等有不同的成像信号。因此常应用到颅脑、脑肿瘤等疾病的检测诊断当中。
磁共振快速扫描序列相比于常规扫描序列,无论是在拍摄频率还是拍摄速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对于儿童患者来讲,有着莫大的优势。快速扫描方法,可以尽量降低在检测过程中因患儿不耐烦、多动所造成的影像结果受损,而且更是提高了成像的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儿童颅脑采用磁共振检查快速扫描的方法,能够减少儿童接受辐射的时间,降低儿童在检测过程中所受的创伤,将患儿的痛苦在有限条件内降到低值水平。而且,因为磁共振检查快速扫描方法的准确性更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儿童早期抑郁情况,进而降低儿童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对本院100例患儿的颅脑对比检测,发现快速序列扫描在成像质量、扫描时间和拍摄频率等方面更具优势,既提高了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确诊的概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Bos D,Poels M M F,Adams H H H,et al.脑MR成像中偶然发现的发生率、临床处理和自然过程:基于人口的Rotterdam扫描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01):86.
[2] 令狐玲珍.CT与MR诊断颅脑外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03).
[3] 卢洁,张苗,方继良,等.一体化PET/MR颅脑成像检查规范(2017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05):791-794.
[4] 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优化及功能成像的临床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6):108-111.
[5] 刘玥,彭芸,刘琳琳,等.免疫正常儿童原发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及血管改变特点[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6,13(06):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