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
2.通过引导,学会自主理解、分析音乐作品。
3.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
(二)贝多芬为何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与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关系
“不可超越的大师”“音乐之父”巴赫是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是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维也纳“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钢琴之王”李斯特是贝多芬嫡传的一脉。 肖邦等浪漫派音乐家对贝多芬推崇备至,他们把贝多芬中期的作品那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作为自己的先驱和榜样,寻求动力性的和声与结构,力求使得作品激动人心。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
(三)作者简介
贝多芬:(1770 -1827)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作有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合唱》交响曲;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钢琴奏鸣曲《月光》《春天》等。
贝多芬自幼便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五岁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十岁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二岁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开始了他的“音乐仆役”生涯。十三岁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贝多芬无趣的童年、失意的青年、失聪的晚年。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四)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1.讲解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热情”的名称是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原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一词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下来。《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 “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2.大声朗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片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讓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完整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三乐章显示了沸腾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的气势,号角般的引子,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和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虽然以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热情奏鸣曲》揭示了伟大的人类悲剧;人生面临着迢迢的苦难之路;人生充满了矛盾和不停的探索;人生虽然最终是死亡,但这死亡不同于生物的自生自灭。人在肯定生活的同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搏斗,和自然力搏斗;和包围着、敌对他的力量搏斗……这些都由于死亡而升华了,显示出无比的崇高、悲壮的美!
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表现了沸腾的斗争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气势。
《热情奏鸣曲》是一首思想性很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革命家列宁曾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不知道有没有比《热情》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
(五)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1. 作品简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2.欣赏器乐部分片段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在主题"欢乐颂"开始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并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3.欣赏合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整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整个交响曲的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4.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结束部分
《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5.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鲜明独特的,他的作品中热烈激昂、振奋人心的斗争音调十分突出。他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渴望全人类的解放。贝多芬把这些思想与观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内容,在作品中,体现革命的斗争精神与人民愿望。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但却没有丝毫的偏差……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
2.通过引导,学会自主理解、分析音乐作品。
3.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钢琴家?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
(二)贝多芬为何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与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关系
“不可超越的大师”“音乐之父”巴赫是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是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维也纳“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钢琴之王”李斯特是贝多芬嫡传的一脉。 肖邦等浪漫派音乐家对贝多芬推崇备至,他们把贝多芬中期的作品那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作为自己的先驱和榜样,寻求动力性的和声与结构,力求使得作品激动人心。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被称为“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
(三)作者简介
贝多芬:(1770 -1827)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作有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合唱》交响曲;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钢琴奏鸣曲《月光》《春天》等。
贝多芬自幼便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五岁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十岁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二岁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开始了他的“音乐仆役”生涯。十三岁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贝多芬无趣的童年、失意的青年、失聪的晚年。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四)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1.讲解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热情”的名称是出版商克郎茨起的,原名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一词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下来。《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从作者本人到公论都认为 “热情”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2.大声朗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片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完整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三乐章显示了沸腾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的气势,号角般的引子,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和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虽然以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的力量。
《热情奏鸣曲》揭示了伟大的人类悲剧;人生面临着迢迢的苦难之路;人生充满了矛盾和不停的探索;人生虽然最终是死亡,但这死亡不同于生物的自生自灭。人在肯定生活的同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搏斗,和自然力搏斗;和包围着、敌对他的力量搏斗……这些都由于死亡而升华了,显示出无比的崇高、悲壮的美!
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表现了沸腾的斗争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气势。
《热情奏鸣曲》是一首思想性很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革命家列宁曾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不知道有没有比《热情》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
(五)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1. 作品简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2.欣赏器乐部分片段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在主题"欢乐颂"开始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并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3.欣赏合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整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整个交响曲的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4.欣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结束部分
《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5.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鲜明独特的,他的作品中热烈激昂、振奋人心的斗争音调十分突出。他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渴望全人类的解放。贝多芬把这些思想与观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内容,在作品中,体现革命的斗争精神与人民愿望。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但却没有丝毫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