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琦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研究教材,深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更深层的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备好课的好帮手。
关键词:教师用书 教材 学生
《教师教学用书》是辅助教师掌握教材的好帮手,它针对每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能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教材,是广大教师备课时的首选用书,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应弄清编写意图,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一、 明确编写意图,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
课本例题是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而精心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能起到贯通知识,归纳方法,熟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等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本的例题做深入的研究,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明白编写例题的意图,发挥例题示范引领作用,把教落到实处。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例5 ,如图所示:
教这节课,多数教师都是从例题中引出所要教的内容,有几种解法?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而忽视了对算式及算理的理解和对本例题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的研究?经过对《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的研读,知道了这道例题在这里呈现一是让学生明白仅靠口诀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出现了乘加乘减的运算,从而明白乘加乘减的意义及算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做好准备。
所以在学习这节课时我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使学生发现原有的乘法知识无法解决“有多少个人”的这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用乘加乘减来解决问题的需求,当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后,又结合木马图及两种方法的对比,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因为有了对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的深究,挖掘编者编写教材的用心良苦,这节课的教學才不会流于怎样列式和怎样计算这个形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乘加乘减产生的全过程,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自然就清楚该怎样计算了。
二、明确编写意图,发挥习题的辐射作用
小学数学课本的很多习题,看似简单,如果不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就不会真正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这些习题的教学就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使它的教学功能大打折扣,发挥不了习题的辐射作用。
如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1页第9小题 ,如下所示: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计算出结果,然后找出规律,就此而已。至于它与前面小数乘法中的规律有什么区别?它与后续学习有什么联系?该怎样运用发现的规律等都缺少思考与深究,使它发挥不了它应有的教学功能。在五年级教学这道习题时,我认真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我决定把这道题做大、做细,发挥它的辐射作用,把学落到实处。下面是这道习题的教学案例再现:
1.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又对又快完成下面三组算式。
师:谁来汇报计算结果?
生1:第一组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是4、6、12,第二组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是1、1.2、1.5,第二组算式的计算结果分别师45、49.5、110.
师:真是神算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2:每组的被除数都相同。
生3:每组算式的第一个除数都大于1,第二个除数都等于1,第三个除数都小于1。
师:那对比它们的商与被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4:我发现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除数等于1,商与被除数相等;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
师:也就是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 小 )。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比原来的数( 大 )。
2. 对比规律
师:这与我们前面计算小数乘法时发现的规律有什么区别?
生1:恰恰好相反!小数乘法是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2:肯定是啦!如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一个人得到的苹果肯定比6个少!又如把一瓶2千克的牛奶倒在同样的杯子里,如果一个杯子只能装0.5千克,杯子的个数不止两个。
师:真聪明的孩子,会举例子说明!那现在就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下面问题。
3. 运用规律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756×0.9○756 41÷0.9○41 4.25×1.1○4.25 31.4÷1.2○31.4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81○0.5=40.5 81○1.5=54 81○0.5=162 81○1.5=121.5
(3)铺路队1.2小时铺路164.5m,平均每小时铺路( )m。
A、小明:164.5m B、小华:197.4m C、小刚:约137m
这节课,让学生经历了“发现规律——对比规律——运用规律”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发挥了它的教学功能和辐射作用。
现行教材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编者对课标的深刻理解,只有当我们的认识与编者的意图一致时,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出来。要做到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则必须把教材内容与《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起来研究,更深层的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和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给教材加点温度和创意,定能让课堂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 《教师教学用书》一至十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著
《小学数学课程里理念与实施》周日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