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青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汉字,随着年岁增长,学文识字,慢慢体会到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色彩。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事实证明,文化传承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汉字识记的兴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识字教学由“枯燥乏味”变为“高效有趣”。
一、 探秘字源,促兴趣
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汉族的神话传说之一。其实古人造字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凭空想象,而是呕心沥血地根据形象将字形和字义展开密切联系。现如今我们使用的汉字,基本上都是经过简化的汉字,所以在教学时,很多教师较难让学生由汉字联想到字的本义,于是通常会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汉字,诸如先标拼音再读生字,或者直接读生字词语,整个过程单调。学生则通过这种不断反复读的读认方式识记,其实这种识字教学不仅老师教得费力,学生也学得吃力,学过之后遗忘率很高,得不偿失。久而久之,学生识字的兴趣也就消磨殆尽。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语言的神奇魅力,让汉字教学变得有意义。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和时间赛跑》中随文识字“忧”,来感受小作者在祖母去世后一直无法排除这种忧伤。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一下文字的演变来感受汉字的奥妙,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忧”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从图文看去像一个人 双手掩住面部 ,其步履 (止)沉重难迈的样子,体现出其忧伤的情感。金文 、 、 则省去一只手,但与此同时突出头部的形象 ,用以强调“思虑重重”。篆文 , (页,头部,表示思虑重重), (心,表示内心担忧), (止,仍指步履),而这里增加了“心” ,为了强调内心的消极状态。“忧”与“憂”同义,忧在篆文中是 , (心,指内心思虑), (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所以就表示心里难过及思虑特别多。后来经过演化,变成了今天的“忧”。学生通过图片观看,对每个时期的字形及字义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造字之趣。
小小的汉字中蕴藏了大大的内涵,以及古人造字的智慧。每一个汉字都能通过字的结构形体,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其字义,使那些难以理解、看似抽象的汉字简单化、形象化,学习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符号,成了学生眼中充满情感色彩及有聲故事颇有立体感的文字画卷。
二、 巧分部件,促理解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我们想要解决一个人的温饱问题时,与其给他几条活鱼填饥还不如给他一根鱼竿,指明走向河边的路,并教给他钓鱼的方法,让他自食其力。我们的小学生就像是那个饥寒交迫的人,而汉字就是他的“鱼”。由于学生的认知并不是很多,在识字过程中观察事物不仔细,思维局限,所以并不擅长发现形声字的特征,也不会主动记忆事物间的联系。因此,我们教师教学识字内容时应重视偏旁部首,运用具体分析汉字的结构引领学生识字。适时展示一些实物图片,便于让学生抓住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识字特征,着重强调声旁、形旁的区分,并加以练习,那么,学生在后面的识字中掌握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 故事深入,促识记
儿童时期,大多学生比较喜欢倾听教师口中娓娓道来的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导入一些历史典籍或民间传说故事,不仅能满足学生蠢蠢欲动的好奇心,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的思维训练。心理学原理指出,简单的机械性记忆很快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时候,若是能加深内在的理解,则可以显著提高识记的兴趣和效率。学生心理的特点与识字教学以及故事完美地结合,无疑会让学生对识字教学饶有兴趣,加深记忆,在听故事的同时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自然是一举多得。
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有效“武器”,在识字教学中运用联系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及解放天性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字变成“有情物”,丰富了学生的识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祖国悠久的汉字文化,深深感叹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学习汉字真有意思。
四、 课文情境,促积累
识字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是件乏味的事情,因为这个现象,学生的事情时而波动,被动识字会导致学生情趣无存,识字率降低,阻碍学生拓展思维。其实,课文中存在情境,教师在随文识字中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语言充满童趣,词语赋予生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让识字、学词、读文、思考、表达融为一体,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原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的“挨挨挤挤”,先引导孩子找找近义词理解词语意思,通过词语比较,从荷叶大、多、密中感受荷叶茂盛的特点。然后请学生上台扮演荷叶,生动形象的将“挨挨挤挤”的画面呈现出来:孩子们摩肩接踵,彼此挨靠在一起,你搭着我的肩,我靠着你的背,推推挤挤,不停晃动。如此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的大脑中自然而然就浮现出碧绿的荷叶密密层层,在空中随风摆动,与下句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相呼应。一个个鲜活有生命的字令文章中静态的画面也等不及呼之欲出,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到荷叶旺盛的生命力及字词中蕴含的孩子天性使然、顽皮活泼的灵动趣味。
此环节教学,教师通过课文情境,结合学生自认表演,将那些生冷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化作春风,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领略到文字应用的绝妙之处,更是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汉字语言的理解与感悟。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行美感目”。汉字笔笔皆是精髓,起笔写尽中华的博大与精深;收笔透出古国的源远与流长。
小小汉字,魅力无穷。师生共享汉字教学的文化“盛宴”,童心在爱的感召中书写智慧。教师立足汉字传承,学生追随汉字魅力,情、趣合一,识字教学焕发应有的“新鲜”感,引领小学生将课程的必修自然生成为修养的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