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9-10-21 17:04刘雪非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转变信息化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由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替代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读者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询和阅读等综合服务。

关键词:信息化;服务模式;转变

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各类信息数据量大,涵盖范围广,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知名学校信息化时代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挖掘数据库信息资源,建立数据资源信息库,建立信息资源查询系统,建设智慧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成为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多年来都是传统的服务模式,在服务空间、时间、内容、方式、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对文献资源的存储主要是收藏,利用书架存放纸质文献,对过期的刊物进行汇集加工、保存供读者查询;对收集的报刊只能简单的分类、登记后上架,主要方式是:馆内阅览 、图书外借、文献复制和参考咨询等 。再加上工作机制 、人员、设备的限制, 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 传统图书馆还停留在图书 、期刊的借借还还 、取取归归的时代,为读者提供一份报纸、一本期刊和一本书的简单的服务,对信息的流通、资料利用率、读者借阅满意度都很少考虑。因此,传统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利用率较低,仅仅是简单被动的浅层次的文献借阅服务,读者满意度也相对较低。

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涵盖的信息内容相当丰富,大量数据资源的拥有为图书馆开辟了服务的新模式,由传统简单的服务转化为科学、高效的服务。一是整体性把握对知识需求不确定性;二是知识服务模式精细化,既顾及广大读者的共同的爱好、需要,即共性,又顾及个别读者的需求、爱好,爱读什么书,有什么专长,即个性;三是满足读者需要,提供按需付费的服务;四是全方位的大数据信息服务。

1、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

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但同时能够被切实的感知的一种概念。包括云计算、智慧化的一些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通过这些来改造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就是把任何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读者或用户在这个体系之内能够体会到更加贴心的服务。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为基本手段的,有着更加高效和便利特点的运行模式,它的最本真的追求就是用最绿色的方式和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阅读。它是未来新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能实现广阔的互联以及共享,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建立在智能性基础上的智慧图书馆,其拥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外部特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种具有独立性的文献信息与读者、管理人员等进行互联,将所有的信息进行串联实现读者与管理、前后台的相互智能连接,实现知识的共享。智慧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服务,通过知识和管理的共享,解决读者的各类问题,并且为读者在借阅过程中节约更多的时间,为馆员提供更加快捷的管理,讓馆员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公益惠民的理念之下的,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获得同一空间的阅读学习解决方案,享受智慧图书馆带来的便利和方便性。基于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智慧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为馆员在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率的管理,同时还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查询和阅读等综合服务。

2、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

信息时代中,物联网、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诞生了数字图书馆。就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从文献存储上看,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与之相比数字图书馆对藏书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图书馆" 馆藏"的含义已被扩展,不仅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 如磁盘、光盘、磁带等),还包括不同的信息类型( 如书目信息、全文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因而使得数字图书馆将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它们所能收藏的书刊等资料的数量也将没有空间制约。从检索方式上看,用传统的检索方法,读者往往要在众多的卡片前花费不少时间,颇使借阅者感到不便,查全率和查准率都难以提高;从信息的传递速度上看,传统图书馆位置固定,读者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数字图书馆则可以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读者只要登录网站,轻点鼠标,即使和图书馆所在地相隔千山万水,也可以在几秒种内看到自己想要查阅的信息,这种便捷是以往的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从资源共享角度上看,一本" 书"通过服务器可以同时借给多个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数字图书馆的诞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又一平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下更是变得越来越突出,一定要对图书馆服务创新要求的有迫切认识,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服务技术手段的有效创新,建立图书馆服务共享平台,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等。唯有如此,方可顺应时代要求,使图书馆成为知识传播的圣地,建立起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使图书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都金萍 《刍议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 农家参谋2019(4)

[2]刘佳时《浅析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策略》 才智2019(3)

作者简介:

刘雪非(1968—)女,山东潍坊人 ,潍坊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转变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