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遇到的困难与建议

2019-10-21 09:11汪启祥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语感新课程教材

汪启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的角色不断变化,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更高。本人经过近年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发现还存在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一些解决办法,现作浅要论述。

一、时间把握难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既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自由空间和表现机会,又要确保知识点教授到位,教授难免出现时间难以把握,甚至经常出现不够用现象,那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呢?那就必须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重点或最感兴趣的话题先进行学习和讨论,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从而保证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二、过程组织难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新课程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等,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常常不好操作,甚至流于形式,在课堂中同学参与不够,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合作。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关注每个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

三、语感培养难

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是掌握知识。当前的语法教育正在弱化,不学或少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四、课堂设计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进行设计,去备好课,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和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个性,在备课内容的课堂组织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引入生活难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如何让学生既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实生活中去,成为教师的一大困惑。我认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活对话的场所,在教学中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含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让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使学生通过教材感悟生活,得到启迪。

總之,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提高能力,当然,新课程所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和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造,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光明未来的护航舰。

猜你喜欢
语感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