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文
摘 要:冶金企业生产作业流程复杂,涉及到的设备类型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受到生产过程与外界因素的影响,冶金企业的诸多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粉尘的作业环境当中,导致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显著提高,给设备检修人员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也浮出水面。因此,本文结合冶金企业设备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来源,针对检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冶金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风险
对于冶金企业的设备检修人员而言,在具备专业维修技术的同时,必须兼顾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風险因素,同时,根据设备类型、设备工作原理以及产生安全风险的原因积极采取便捷、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保证检修质量,恢复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一、导致安全风险的原因
(一)安全防护意识不高,检修流程过于盲目
炼钢设备、炼铁设备、煤气设备以及轧钢设备是冶金企业比较常见的设备类型,由于这些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作业过程常常伴有高温、高压、粉尘、蒸汽,无形当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故障频发。因此,设备检修人员已将检修工作视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在检修过程中,不配备安全防护用具,不按检修流程操作,不考虑设备所处区域内的安全风险因素,盲目的投入到检修工作当中,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
(二)多点作业,检修面大
由于冶金企业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发生故障的设备极易发生“连锁反应”,即在多个作业面,不同的设备同时发生故障,另外在检修过程中,受到检修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企业内部检修人员与外部机构的检修技术人员同时作业的局面,交叉检修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检修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也较大[1]。
(三)工作环境较复杂,潜在风险系数大
冶金企业的设备检修人员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对于故障类型复杂、故障原因多样的设备,只能借助于设备供应厂家技术人员的力量。但是供应厂家对冶金企业的内部环境比较陌生,对设备所处的作业环境不熟悉,加之在检修过程中需要搭建临时的检修作业区,甚至拆除设备的部分安全防护装置,这都给检修作业带来了潜在安全风险。
(四)危险源识别不全面,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冶金企业涉及到的危险源较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等都属于重大危险源,但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识别危险源过程中,往往抱着“以点括面、以偏概全”的心理,危险源的识别过程流于形式,遗漏了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这就使设备检修人员在作业过程当中,无章可循、无据可守,只能凭借工作经验试探性的开展检修工作。此外,由于检修人员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检修人员虽然检修技术高超,但是风险管控意识较差,检修作业时,不注重与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盲目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入到工作状态,这也使得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幅提升。
(五)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护设施不完备
部分冶金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过去的老一套管理方法,不讲创新、不求进取,甚至出现了现行的安全管理机制与实际检修工作不相符的情况,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检修人员相互推诿,将责任抛的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此外,根据设备的故障类型,采取的检修方式也不尽相同,检修作业时间也无法固定,而检修工作所需的临时安全防护设施较多,冶金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欠缺力度,一些防护性能缺失、防护效果较差的防护设施依然在工作中使用,这样就极易发生安全突发事件。
二、冶金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一)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无小事”,冶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设备检修作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在制度中明确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构造、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风险控制措施等。设备检修人员在上岗前,相关技术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升检修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检修人员的工作性质与设备检修频次,应不定期举办安全风险控制培训班,针对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检修作业过程中注意事项对检修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培训,并指派专人对培训效果进行实地验证。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应做好故障的排查工作,对设备所处的作业环境以及周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以消除潜在安全风险,此外,在检修工作面的区域内,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防止次生事故及二次事故的发生。
(二)全方位监控,立体化布控
由于人为原因以及周围环境的突变,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不可预知的安全事故,或者存在一些未知的安全隐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检修人员身处检修作业面内,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冶金企业应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以及监控设备,对检修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在作业面内的每一个死角、每一处关键部位安装监控探头,实现监控设施的立体化布控。在检修作业中,如果检修人员由于技术不过关、不遵照正确的操作规程,监控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将监控信息反馈给系统控制终端,管理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检修人员发出安全风险预警,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2]。
(三)监督与验收同步,奖励与惩罚并行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根据企业的奖惩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以及经济处罚。对表现良好的检修人员,应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检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在检修现场布设监控装置外,冶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督导人员,负责对检修人员的检修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安全督导人员不但要具备安全风险控制意识,同时也必须了解设备检修的一般性常识问题,能够及时给予检修人员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此外,当完成检修工作后,检修人员应及时拆除检修现场的临时设施,恢复设备原有的安全防护设施,比如防护栏、防护网等。检修完毕必须由企业设备技术负责人签收合格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结束语:
冶金企业设备检修作业需要多方联动、多方参与,以完善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方法,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实现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事故率为零的最终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为企业的健康、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万成.冶金企业的设备检修作业中安全风险控制探析[J].南方农机,2017,48(10):146.
[2]胡威武,闫金娟.钢铁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分析[J].山东冶金,2017,39(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