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梦斐
摘 要:在解释犯罪原因的理论中,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基于人性本恶的立场,从社会学的角度着力研究人为什么不去犯罪的原因,他将控制人们不去犯罪的力量分为四要素,本文通过分析该理论的优缺点,探讨其对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控制;赫希;社会联系
犯罪学起源并发达于欧洲国家,从发展阶段上看,大概可以划分成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研究和当代犯罪学研究两大类。目前西方犯罪学理论中犯罪社会学的学习理论、紧张理论、控制理论最为著名。中国虽然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关于犯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还远未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框架。因此,西方理论构成了我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就西方社会控制理论做一些阐释,并借助该理论探寻中国本土化的路径。
一、社会控制理论
(一)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概述
所谓社会控制理论“是指用社会控制的强弱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一组理论”。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是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并借鉴以往的犯罪理论而提出的。他把视角放在了“大多数人为什么不犯罪”的问题的研究当中,主张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个人与传统社会之间的联系,可以约束个人不去犯罪,当这種社会联系逐渐弱化,个人就会不受管束的随意进行犯罪。
(二)社会联系的四要素
赫希解释人之所以不犯罪,是因为个人和社会建立联系→出于对破坏联系的恐惧→不去犯罪。如果缺乏了这种联系,犯罪行为就缺乏了恐惧心理的抑制,对别人利益的敏感性就会降低,而随意发生了。
其中,有四个因素可以来解释少年犯罪的原因:1、依恋。即个人对他人意见的敏感性。如果个人在进行犯罪行为时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就说明其产生了依恋情感,对他人或群体的依恋越强,其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2、奉献。也就是犯罪所得利益与为犯罪所付出代价的权衡,行为人考虑到其为犯罪行为付出的代价和风险如果大于目前所得或者将来可能得到的利益的丧失,就会避免实施犯罪。3、参与。赫希指出,越是对传统活动深入参与的人,越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抵抗力要强。个人一旦参与到活动中去,会与犯罪行为的潜在诱惑相隔离,使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犯罪。4、信念。信念是对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赞同、承认和相信,是社会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而形成的,在同一群体中,如果个人缺失或削弱了这种信念,很容易淡出该群体,从而违背大家所共同遵守的规则。
二、简要评价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是 20 世纪后半期产生重要影响的犯罪学理论之一,同时也是接受实证检验最多的理论。该理论在犯罪学上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1、理论研究具有实证性
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的提出以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为基础,辅之以大量的数据资料。赫希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复杂的统计方法,分析技术客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一些理论缺乏实证基础的不足。
2、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以往一些理论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有限,而赫希的理论摆脱了这种缺陷,不仅适用于少年犯罪,同时也适用于成年人犯罪。并且他的理论可以广泛解释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以作为犯罪预防计划的基础。
3、用语通俗,研究具有综合性
赫希在其理论的构思中所采用的用语避免了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简洁、明确,容易理解。对于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多种理论或研究成果,他进行了选择性的筛选,综合运用了各种学科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理论。
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该理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
1、前提存在合理性的质疑
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之上,认为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倾向和动机,对实施犯罪的行为不需要解释,而应该对人们为什么不犯罪进行探讨,得出不犯罪是社会加以控制的结果。但是实际中只有少部分的人才会实施犯罪,大多数人都是遵守传统社会规范的。如何解释这些少数人犯罪,就使赫希的理论前提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
2、对四要素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因素考虑欠缺
赫希对前文所述的四要素的研究,未以美国具体的社会环境为依据,尤其是信念要素,像美国这样的多价值体系国家,一种价值体系中不被认可的行为在另一种价值体系中可能得到宽恕,这就使得这一控制因素的作用受到质疑。赫希也没有考虑到这些要素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变化,比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不一样。
3、对于犯罪的预测以及解释的范围受限
根据赫希的观点,犯罪高发的情况应该是出现在下层阶级的成员之中,他们的社会联系薄弱甚至没有,更容易造成犯罪,但这种预测却不能很好的解释上层阶级的犯罪情况,如白领犯罪和公司犯罪。另外赫希的理论在实证研究上主要限于那些较轻微的犯罪和越轨行为,但是对于其他严重犯罪来说,社会控制理论的适用就有待考证。
三、对我国犯罪研究的启示
犯罪学归根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预防和控制犯罪。尽管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尚不完美,但其对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仍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赫希主张任何社会的连接力量不够,即社会控制弱化,是导致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那么我们可以从加强社会联系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去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问题。
(一)加强家庭防控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对于早期的未成年人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提高家长的素质,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质量。二是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增强育人能力,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门艺术,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三是优化家庭结构。作为父母应该努力提高婚姻质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环境。
(二)加强学校防控
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社会机构。要加强未成年人与学校的社会联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社会化。使未成年人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提高自我控制程度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学校要在发展教育上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仅是知识传授。二是教育人性化。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格外重要,师生之间的人性接触和良性互动有助于加强未成年人与学校的社会联系,从而限制其犯罪。
(三)加强社会防控
未成年人时刻与社会接触,最终也要融入社会,加强社会保障,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又一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二是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弱,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国家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是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让社会成员有事可做,并积极投入其中,不让游手好闲成为滋生罪恶的温床,使其摆脱犯罪行为的潜在诱惑。
四、结语
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在犯罪学中的影响甚大,他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去犯罪的原因,从原因入手,便可相应的采取措施防控犯罪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犯罪学的控制责任在于国家不同,赫希把控制责任转移到了社会层面,使社会成员成为了抑制犯罪的主要力量。因此,拿来借鉴参考对我国犯罪学的发展及犯罪防控有一定启发意义。我们要正确客观的看待西方社会控制理论,切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社会具体环境进行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杜.赫希社会控制理论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3.
[2][美]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吴宗宪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10.
[3]吴宗宪.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述评[J].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6).
[4]刘晓善.越轨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5]白玉林.社会控制弱化与未成年人犯罪——以赫希社会控制理论为参照[D].上海:复旦大学.2010.
[6]于阳,郝晓敏.西方犯罪控制理论与我国古代犯罪预防思想的比较——兼论西方犯罪学本土化的路径分析[C].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
[7]毕晓宇,袁泓.赫希社会控制理论对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启示[J].法制在线.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