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甦文
摘 要:随着我国从国家层面全面广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我国体育建设方面的指导理论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目前全面运动尽管如火如荼开展,但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体系,尽管我国身体锻炼不乏原理方法,但对锻炼身体、保健身心的相关内容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和中國当代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以期可以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和我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活动;科学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体育素质推广改革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的关键内容为广泛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在以往我国的体育健身与身体锻炼、竞技运动在指导思想、追求目标、理论内容、方法体系诸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大众锻炼的要求背道而驰,如为提升某一方面的成绩而不惜牺牲身心健康,对部分大众健身运动爱好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因此,本文认为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指导理论体系,重视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大有裨益。
一、中国古代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范畴,其萌芽观点散见于我国古代的健身指导论著中,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做相应的梳理,探讨古代运动心理学对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有价值的理论。“形神合一”作为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的核心,认为仿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从实践的层面指出人文体育心理学的思想的内核是兼具身心。[2]仿生体育的发展是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理论在健身活动中的起始。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万物组成物质的基础,其意旨范畴极为宽广,从宏观上“气”囊括世间万物;从微观上“气”细致到个体,古言运“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之为公。”解释了个体存在的整个世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在气,气在人中”一言则解释了个体生命发展的原因。从古代哲人对“气”的解释中可以很清晰明了知道宏观世界和微观个体存在的原因,进而构成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并且这种“形神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始终,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亦有不少对生理和心理阐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如《内经》言及“五志七情”便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延伸出“情志说”理论,《天元纪大论》中记载到:“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七情”由《内经》“五志”衍变而来,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提出:“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由此可知上文中的“五气”为生理现象,而“五志七情”则为心理现象,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构成了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理是物质基础,是人体存在的根本,也是生理现象发生的载体;而生理的变化又统领着身体的各个机能,保证各个身体部分的正常运转,推动个体发展。这种生理与心理变化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构成了一对矛盾,体现了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特点,也为传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我国古代讲求的“形神合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仿生体育的发展。仿生体育借助古代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得以继续发展。仿生体育是我国古代民众健身的重要方式,其发展的载体是通过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而存在。如“五禽戏”和“引导图”多以动物的动作形态来指导体育健身的相关动作。这种模仿动物的体育养生模式强调在模仿动物动作的同时,注意调节心神统一,在健身运动活动中达到强身健体、陶冶身心,推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东汉末的五禽戏对我国古代健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后的气功和太极拳、太极剑等古代民众健身方式也都讲求“形神合一”古代运动心理学的标准。气功作为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并且被儒、道、武术家等诸多学派研究发展。气功的组成方式多样,古人讲“行气”“禅定”“修心”“导引”“吐纳”等体育养身方法均归入到气功范畴。气功强求心定静安的前提下锻炼,是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训练,气功中的“三调”除有其各自的特殊功效外均围绕诱导思想“入静”,调整大脑功能这个核心。此外,气功中还强调积极的心理暗示来促进大脑的训练,如气功要求锻炼前、中、后都要“气定神闲、不骄不躁”方才可以让锻炼起到真正的效果,才可以达到经络疏通、神态从容、延年益寿的效果。上述均为我国古人在运动心理学指导下的健身运动的萌芽,这些古人的智慧对我们发展当代全民健身运动也能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我国传统的健身手段亦见于当代全民健身活动中,成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封建迷信的活动利用群众对运动心理学理论认知的不足贩卖各种三无运动器械和所谓的健身保健药品,将原本积极的健身运动引入歧途,导致我国科学合理的国传统健身方法的价值和健身效果大打折扣,导致部分民众对全民健身活动有不认可。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吸收古代运动心理学精髓的基础上,建立契合国情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理论指导体系可有效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二、当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推广的不断深化,运动心理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价值逐渐被社会所认可,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论述逐渐受到重视。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学科中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其发展并非只是简单地应用于运动实践,同时在体育运动实践的应用中不断发展,并对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又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系统的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要求运动心理学理论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并以此能更好知道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基于此,本部分将从理论研究发展和理论指导实践发展探究当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一)理论研究发展
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研究热点的掀起,相关研究论著不断增多,研究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目前,运动心理学将决策、思维和运动记忆等高层级的心理学研究范畴应用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中,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指导对象也不仅仅是单一的体育运动,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经典研究范式,同时在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论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丰富研究对象,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将服务对象从传统的体育运动员推广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并且逐渐延伸至全民健身的诸多具体活动中,同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出现的心理创伤也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从具体的理论研究来看,中国当代运动心理学学者们已广泛借鉴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国情,不断建立自己的运动心理学体系。我国当代运动心理学家亦将我國古代传统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范畴中,如“形神合一”“朴素辩证唯物主义”“道与术”等一系列传统思想。学者既广泛吸收西方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也注重借鉴我国古代涵盖运动心理学的传统思想精髓,结合我国国情构建运动心理学研究体系,更符合我国广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爱好者和参与者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二)理论指导实践发展
从理论的研究发展成果来看,中国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基于我国全民运动活动发展国情,既广泛吸收西方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也注重借鉴我国古代涵盖运动心理学的传统思想精髓,在指导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心理学和运动发展的有机集合。其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从单一的传统竞技体育运动领域发展到全民健身活动领域,更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但从目前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实践活动的现状来看,我国运动心理学领域在指导实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体系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整体,研究较为分散,且研究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实验法和测量法占研究的主导地位,仍然停留在实验描述阶段,部分研究成果在经验方面缺乏有效的论证,使得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层次和发展水平仍旧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切实需要。
三、结语
综上,我国运动心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方兴未艾,既广泛吸收西方国外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也注重借鉴我国古代涵盖运动心理学的传统思想精髓,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现阶段在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及大众健身领域这三大领域做到整体全面发展。但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领域在指导实践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心理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研究,以更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吴忠义,卢考.论体育健身理论的心理科学基础——兼谈“健身心理学”的构建及与“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5(2):21-22,25.
[2] 高大光,王润平.中国古代体育心理学思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