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2019-10-21 07:36汪馗彭勇姚松李雄兵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汪馗 彭勇 姚松 李雄兵

摘 要:随着世界各国对教育文化的认识加深,“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合作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近年来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性与建设性对教学质量、效率提高及培养留华人才热爱中国观念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从“一带一路”发展角度出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华留学生

前言:“一带一路”是当下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也是合作人才培养、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优化语言障碍、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等,本次研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一带一路”概述

伴随当下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何“走出去、闯出去”一直是我国经济战略发展重要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经济建设和全方位外交布局的重要策略。一带一路是指以古丝绸之路为主,以我国为起点,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体系构建,将周边及沿线国家作为我国重要经济、军事、技术、教育、文化重要合作伙伴,打造西亚、中亚、东亚大经济战略格局,起到互相促进、互相提携、共同发展、共同富强的实质作用。另外,从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角度来讲,加强区域合作与经济协同十分重要,中国是世界的,世界影响中国、中国也影响世界,在世贸组织的影响促进下,我国只有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合作,才能起到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实际作用[1]。跟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统计,在“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促进下, 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26.06万人,占总留学生人数的52.95%,留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主要障碍

(一)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培养主要障碍之一。“语言”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于其沟通交流。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65个,其中相关官方语言就多达54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来华留学生中,生源地国家少数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远东部分国家则以俄语为主。从图1中可以看出,英语、俄语、泰语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而我国针对沿线国家留学生教学及培养中主要以英语、中文为主。这就造成与54种官方语言交流的障碍影响。从而导致了以语言障碍问题引起的上课缺勤、上课积极性不高、知识点难以理解、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

(二)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一带一路中所涉及的地域国家相对复杂,且数量偏多,在众多国家中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也存在相对的大国、小国等。这些国家的教育体制与我国截然不同,相互间也截然不同。例如:中亚五国多为前苏联解体国家,在社会机制、教育体制中依然沿袭着苏联传统模式,缺乏创新突破与体制转变。其高等教育依然以国家意识为主,这就导致了与我国高校的课程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等差异化体现。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带一路国家也较为单一,主要偏重于技术型人才培养,而我国主要以综合型高素质国际人才培养为目的,培养着重点截然不同[2]。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对策的优化

(一)克服语言障碍

针对语言障碍的问题影响,建议国家相关教育机构及语言研究部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汇总及深入分析,将可能存在的通用语言及相关文化进行提炼、编辑,建立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才的“大语种”体系,对不常用、很少用的语言进行剔除。同时,建议相关高校自身的情况,从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加强对其教师的语言能力培养,具体如下:第一、定期、定时举行英语和大语种培训学习。第二、组织教师出国走访及调研,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掌握了解,包括地域人情、风俗习惯等,为日后来华留学人才培训奠定基础。

(二)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机制

针对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人才综合培养需求,应该树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理念与机制,协调及灵活运用我国教育优势及模式,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体如下:第一、加强对沿线国家教育模式、机制的掌握了解,在招生及录用方面注重地域结合性,不片面以我国高校要求为主,应树立大国典范、中华精神,让沿线国家人民及学生了解中国、喜欢中国、热爱中国。第二、针对其留华人才实际情况应对其教育模式與机制进行创新突破,如开展异地教育、线上教育等,从多方面、多渠道提升留华人才培养的时效性、促进性,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加强。第三、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战略机制,从高等教育模式差异化入手,将沿线国家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差异化缩小,拉近其合作距离。起到优化课程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学历互认的重要作用。大力解决留华人才学习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障碍。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针对留华人才培养实际目的,建议我国高校应该对其教师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对为留学人才进行培训的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将技能与专业进行融合、将地域与发展进行融合、将教学与引导进行融合,提升教师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该从异国文化、历史、人文等角度进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培养留华人才对中国了解与热爱的实质情感,这对日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及人才合作交流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从留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角度来讲,其作用巨大[3]。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一带一路”概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主要障碍,其包括语言障碍、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优化对策,其包括优化语言障碍、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进行阐明,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继桥,刘宝存.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教育:现状、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8,10(02):90-105.

[2]姜金君.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8(10):74-75.

[3]施信疑,朱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5):66-70.

*基金项目:

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JG029)资助

通讯作者:姚松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