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制度建设问题探索

2019-10-21 18:55雷萍贺柯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举措制度建设民办高校

雷萍 贺柯

摘 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我国大学的一个组织类型,在未来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上,民办大学应抓住改革和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步伐。着力解决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实现办学理念上的突破,从而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制度建设;意义;问题;举措

现代大学制度是维系现代大学良好发展的一种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在落实大学法人地位的基础上,以“法人治理结构”为运行机制,建立以“大学自治、科学治理、公益为本”的一系列规则体系。新时期民办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创新机制,构建富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从而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校制度建设的意义

1、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共同体,自然需要制度的建构。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和依据,是高校管理的工具,是体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内涵与要求。没有发展一个保护性的和有凝聚力的组织制度以维持它智力活动的发展。对于新时期民办高校而言,要完成从普通高校向现代新型民办大学的转变,实现自身持续健康的发展,毫无疑问需要有完整的大学制度作保障。

2、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选择

近几十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制度的缺失,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民办高校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办学水平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等等。理论和实践表明,要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更深入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即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我国大学的一个组织类型,民办高校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除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走到体制机制改革的最前面。

二、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困难与问题

1、办学理念的匮乏

办学理念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灵魂。因为大学制度的选择和建立,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对大学理念的一种选择。当前,我国相当部分民办高校举办者和管理者在办学指导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最为突出的是,不少办学者基于“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的办学理念,盲目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期望数年内得到丰厚的投资回报。这种理念的偏差,必将导致其办学行为的市场化与功利化。

2、学校产权的“模糊”

科学界定产权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也是构建合理有效的法入治理结构的基础。国外私立高校一般为捐资办学,其举办主体多为财团法人,不存在产权归属上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民办高校主要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投资举办;但由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未能明晰民办学校产权归属,当前相当多民办高校产权关系模糊,学校法人财产权存在虚置现象。这不仅弱化了社会资金对民办高校的投入,还使产权主体难以产生稳定的预期行为,民办高校因此难以真正建立具有稳定框架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制约着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3、法人治理结构的“形式化”。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民办高校法入治理问题仍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董事会为家族所垄断,董事会的决策权仅仅集中在董事长一个人或以董事长为中心的少数几个入的手里;二是董事长与校长的关系不顺,职责分工不明,相当一部分校长作为被雇佣者在决策机构中没有话语权,甚至在学校的许多方面形不成执行力;三是“家族式”、“家长”式管理盛行,监督制约机制普遍缺失¨J。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学校利益就是出资人的利益,学校的发展可能会“公司化”或“家族化”,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难以得到真正维护和体现。

4、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严重失衡。

我国民办高校职能单一,科学研究的功能尚处于萌芽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学术组织力量在民办高校中极其微弱;学校的全部权力、学术性事务几乎被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系统所包办、囊括。显然,这种管理模式难以彰显出大学组织的学术特性。这一局面若不能得到根本改变的话,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也必将是彻头彻尾的空话。

三、完善民办高校制度建设举措

1、实现办学理念上的突破,重塑民办高校组织文化

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现代大学理念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学治理制度。民办高校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办学理念的建构,要紧紧围绕非营利、学术性、以人为本等三个核心观念展开。要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切实履行对社会负责的使命,把民办教育当成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办;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塑造校园文化环境,激励和启迪人们自觉为实现学术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要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营造有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的文化氛围。

2、落实民办高校法人产权

产权明晰是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着力点。要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校产权问题,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通过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学校的产权制度加以明确。现阶段,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各类资产的最终产权归属问题,保障举办方的合法权益,确保社团法人属性的民办高校或机构的举办方有机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获得一定的资产收益率;同时,各民办高校要依规尽快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

3、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当前,民办高校在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晰董事会与校长关系,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在于决策拍板,而不应直接参与学校微观管理事务,涉及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的活动,都应交由校长为中心的学校行政班子独立负责。二是吸纳包括教职工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参与董事会。要科学制订董事會的议事规则,规范董事会议事的运行程序,使董事会的决策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社会各界的要求。三是要建立健全利益相关人参与的民主监督机制,增进民主监督的实效。要建立利益相关人参与的、独立行使监督职责的监事会,使之与董事会、校务会和教代会等其他机构实现合理、恰当的平衡;完善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系列民主治校的管理机制,依法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健全办学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强化利益相关人的监督。

4、完善学校内部组织运行机制

当前,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包袱轻等优势,率先突破传统观念与制度桎梏,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架构起“以学术权力为主导、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内部管理体制。只有逐步弱化大学行政权力主导学术事务的作用,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学术权力,才能让更多的大学人以“学术为业”,更多地关注“事业”,才能真正让民办高校的文化创新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盛正发.从制度到文化:现代大学管理的新向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2]徐丹.制度与文化的共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之道与约翰?奥布雷?道格拉斯教授对话[J].大学教育科学,2011(2)

[3]张利国,程文.从实然到应然:论非营利民办高校的产权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6(9)

[4]王一涛,刘继安,王 元.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实际运行及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5(10)

猜你喜欢
举措制度建设民办高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