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职业学院专业设置的因素与原则

2019-10-21 18:55黄蕙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原则因素

摘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职业学院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量需求的状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加强对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对现有专业的改革,以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和变化的要求。

关键词:专业设置;因素;原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各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21世纪的人类将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目前,各国已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作为职业学院如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对原有专业进行适当的变动和调整,增设新专业,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影响职业学院专业设置的因素

1、专业数量增长速度快,变化频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目繁多的专业应运而生;而一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被逐渐淘汰。

以前,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都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取向,专业设置主要为主管行业服务,专业设置单一,招生规模小、数量少,由于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供给常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而今天各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规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为职业教育适应多方位的社会需求提供了保证。

2、专业更新速度加快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第三产业的持续上升;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等新兴行业日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业的发展速度超越了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原有的某些职业岗位大批消失,而代之以大批新的职业岗位,职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应不断地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设适应科技进步的新专业。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1、专业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主体的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在经济体制中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已逐步形成。学校作为专业设置的主要承担者,政府作为专业设置宏观管理的主导者,都要尊重多元办学主体各方的意见和利益。其次专业设置要满足服务客体的特定需求,需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学生的求学和就业心理需求。专业设置如何满足社会需求,不再以能否完成政府行政计划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主要以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为评价标准。能否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也要通过市场来检验。有的学校提出在办学和专业设置中,要做到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三满意”,这是充分面向市场、充分尊重办学主体的表现。

2、专业设置应考虑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在强调需求导向的同时,必须考虑学校自身条件是否可能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如:考虑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是否与开设的专业相匹配;课程设置是否能满足专业需要;教学设施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只有在现实条件已经必备或经过短时间努力能够具备的情况下才可开设相应专业,不可采取无条件也上的做法。

为了适应教育者的多种学习需求,职业学院应该明确定位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宗旨、理念、思想、特色,从制定招生计划开始就需要考虑吸收哪种需求的学生入学,开设哪些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这些个性化的特点是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校的形象、实力、竞争力也將通过它体现出来。

3、专业设置应适应科技发展变化趋势

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要求的变化,社会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和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学校对社会需求作出迅速反应,适时适度地开发新专业,改造和淘汰旧专业。职业学院的专业规定了向人才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的品种,在供大于求的买方人才市场上,只有适销对路的专业才会有良好的市场销路。与企业开发新产品一样,努力开发新专业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人才需要,是职教办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以品种求生存”,学院只有在人才市场调研和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上下功夫,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能求得生存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设置新专业是学院办学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相当的开发设置代价和市场风险,而且需要掌握好设置时机。因为人才市场变化快,而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况且上了一个新专业也不能轻易停办。所以,设置新专业要慎重,要克服“短期冲动”,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研究和审慎评估比较后,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拓宽专业层次,发展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精,人精我转”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职业学院要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基本标准,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合理设置专业,要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社宇,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劳动者,职教通讯

[2]苏群荣,梁敬贤,世纪之交的职教趋势,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学报

作者简介:

黄蕙,女,重庆,工学学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原则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