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化"教育契机开启幼儿数学学习生长点

2019-10-21 09:48蒋巧玲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关键期发现生活化

蒋巧玲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其逻辑关系的理解,称之为“数学认知”,他有助于幼儿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有序性。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动物心理实验中提出,人类在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获得某些能力或者学会某些行为的关键期,如果这时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能力就能迅速发展起来!在发展孩子数学认知能力过程中,若成人的引导足够有效,那么孩子的学习就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学认知;发现;关键期

在一次以ABC规律的排列中,班上的烨华小朋友,杵在桌子旁,一动也不动,眼睛直直的看着老师,似乎在请求老师的帮助,我走过去重新教了一次,发现并没有用,由于要管理其它孩子,我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妈妈。第二天早上,看他高兴的拿着作业本来到幼儿园,猜测他已经完成,便询问家长。烨华妈妈一脸无奈,表示儿子在作业过程中知道AB这个规律,就是找不到ABC的规律,最后气的妈妈直接告诉了儿子答案。

烨华对于数字并不敏感,他无法快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有时候对于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这样的组成,也有很大的难度。班级里的孩子在数学上面差距蛮大,有些孩子思维敏锐,但有些孩子却是呆若木鸡。造成此问题,关键是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中数学学习常见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数学学习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天赋、能力、興趣、需要和经验。教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他指出,每个孩子出生就像一块白板,但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等因素,会在这块白板上留下不同的印记。那么,家庭教育中,我们到底存在哪些数学误区呢?

1、 幼儿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数量的关系,比如,幼儿会数到50,许多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理解这些数的意义,但事实上,口头的模仿和记忆较容易,对于这些数以及数量关系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在引导中,家长经常强调幼儿重复说“7比6多1”的话,认为只要是幼儿会说这句话,他们就能理解7与6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这只是语言的模仿,并不能真正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幼儿首先需要理解6和7的基数概念的含义,进行反复的实物操作,这样才能逐步理解。

2、一提到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只想到让孩子坐下来做数学加减运算的题目,包括口头和书面题,有的甚至一味提高难度,或提高运算速度的要求还没等孩子理解数的意义,早已在教孩子“1+1=2”或者“4+3=7”等,这些机械的数学学习,不仅不能有助于孩子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反而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惧怕,最终失去信心和兴趣。

3、家长直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无法体会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家长也缺乏一些随机教育敏感度,无法把握及时的教育契机。他们不注重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语言的表达、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等能力。

二、数学对幼儿存在的价值。

1、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数字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这一时代对个人的数学认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在各行各业的工作技能中日益重要。

2、数学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逻辑关系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与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紧密相连。数学是思维的工具,同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运用数学的逻辑和语言来认识周围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队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和训练的过程,具体形象是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但5-6岁也是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数学学习与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和发展密切相关,它对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为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准备

在学前阶段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姜维今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理解“生活化”数学教育,开启孩子数学学习生长点。

“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幼儿主席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生活化”下的幼儿数学教学对幼儿数学的认知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若在生活中不好好把握数学教育,那么,孩子的数学概念和能力可想而知。

1、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字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比如,今天你吃了几碗饭?今天家里有几个人吃饭?你吃了几颗葡萄?等等,这些数都是隐藏的,分散的,作为家长,可以在、通过自己适时的引导,在不经意中让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心,激发孩子对一些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对数的敏感。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问题中的求知解惑、学习及发展等需要,将相应的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教学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2、利用生活素材让孩子积累数学感性经验

感性经验,指的是孩子对于知识一些简单的印象,比如说桌子是方的,轮子是圆的,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空间方位的认识,日常的时间与事件的联系,如起床后应该先刷牙后洗脸,上公交车需要排队,公交车上的车牌号代表的意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数字。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经验。

3、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引导孩子理解数概念

孩子们的学习,总是在游戏中慢慢积累经验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游戏,无形中发展孩子的数学能力。比如:许多孩子很喜欢骰子,特别喜欢摆弄,趁此机会,家长就可以慢慢的教会孩子骰子上的数,逐渐的可以比较大小,谁大,谁就可以抓小的痒痒,孩子们很喜欢。扑克牌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工具,上面的数字清晰,还有和数字匹配的方块等形状,所以更加让孩子容易接受,花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扑克牌“找相同”“比大小”等,只要家长们有心,生活中任何东西,将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契机。从而逐渐培养孩子自己去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理念。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只有把握好教育契机,那么,孩子的数学学习才能迸发出更多生长点,开出知识之花!

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关键期发现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