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研究

2019-10-21 09:48曾文凤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九大也明确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探究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育实践路径,本文从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育基本路径:坚定树立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视以文化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把好教师观,确保立德树人教育道路的引领;重视课程育人,把握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和推动高校全面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各方面来分析阐述。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教育;路径

“立德树人”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和教育分不开,不仅它是高校教育的新指导理念,同时高校教育也要在实践中践行。如何来把握“立德树人”融入高校这一发展教育的新途径,需要我们对这个新课题不断探究和研究。

一、“立德树人”的概念解析

“立德”、“树人”最早出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用词。我们现在所说的“立德树人”其实就是“立德”、“树人”两个概念的组合,“立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其取“立德不朽”谓之首位之意,可见立德的重要性。即美好品德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树人”则最早见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指做终生打算先要培育优秀的人才之意。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教育要培养有品德有才能之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究“立德树人”融入高校的实现路径是我们当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

(一)坚定树立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及各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德育教育和公民的道德素养跟上了时代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德育为主,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全国教育尤其是高校要坚定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1.转变办学理念,实现特色办学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我国将会重点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中国继“985”、“211”高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是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的实践应用,将推动高等教育深层次发展,所谓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其建设的目标,就是大学不仅要办的教学质量更高,更要办的有特色,要做到别的高校没有的我要有,别的高校有的我就要有更好的。

首先高校要实现特色办学,就是指高校根据自身的所处的地理位置,校史文化等来为自己打造一流品牌特色,学校不一定要有规模,但一定要有让人一听就知道的办学特色,比如J省某高校就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办学相结合,更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相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依托,相互发展的特色格局,提到红色文化、学校、城市之间任何一方面都能让人知道另外两方面。

其次高校要办特色学科,每一所高校都会有形形色色的学科开设,但每一所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是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科并对所有学科进行重点打造的,这就需要高校在综合衡量学校基本办学情况下主推“一流”特色学科建设,寻找适合本校发展,有本校办学特色并且能吸引大量人才加入从而形成具有强大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资源的配备的特色学科,并在特色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其永葆生机。

2.回归培养人的工作中心

无论是特色办学还是特色办学科,最后都要回归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心中去。我国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更要着眼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放在重中之重,要避免像“马加爵投毒”事件等现象的发生,培养符合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教师也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真正爱这份教书育人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除了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还要真正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为头等己任。

(二)重视以文化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荀子?劝学》也说:“居必择土,游必就土。”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大。因此,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中最主要的一环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在社会中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同时也要在校园中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德育氛围,这样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立德树人的感染力

当今世界社会环境正面临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文明与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价值观。虽然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免不了有其他诸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存在,所以肃清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人们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每天不在为温饱问题而奔波时,人们才会注重上层建筑的建设。德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所以要想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就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就会改善,社会的德育水平就会随之提高。其次就是要在社会中树立榜样的观念,进行德育引导,比如我国每届领导人都对向雷锋同志学习作出时代指示,在每年三月份都宣揚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价值理念,用雷锋的感人事迹引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精神”或者是每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报道中,都为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德育观指明了方向。亦或是打造德育观题材电影电视,如《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就给世界树立了公平、正义的道德意识,在优化社会环境的各种方式中,都提高了立德树人的感染力。

2.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增强立德树人的时效性

立德树人教育最直接的地方就是校园,校园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是否良好发展。因此为了增强高校立德树人的时效性,一定要建好校园文化建设平台。首先就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隐形教育的功能,比如校训校歌的选择,随处可见的校园标语的设立,校园形象的树立等。其次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通过相关德育主题活动或讲座让学生们感受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增强学生们对立德树人的认识,真正的接受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最后就是要管理好校园网络环境这道关口,利用互联网传播与弘扬正确思想内容,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在一起,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平台和示范作用。

(三)推动高校全面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恩格斯指出:“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说,实现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需要高校全面育人体制机制建设的保障。

1.完善组织管理

将教育寓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贯彻立德树人,这也是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首先高校应该做到制度育人,用制度保障立德树人的实施。比如在学校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都不能简单的看作对学生们的表面管理,而应该透过现象追寻本质,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利。其次就是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人格育人。作为在学校工作的人员也应该以老师的身份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素质形象,以身作则,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关心帮助学生,而不能为难甚至损害学生利益。最后就是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平正义。让每位学生在各项规章制度面前享有同等效力。要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对待,让学生们在学校中以德为先学。

2.推动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机制

都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负有首当其冲的责任,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方,认为把孩子交进学校就可以不闻不问,让老师去全权教育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教育不是某一人或某一机构单打独斗的过程,而是需要家庭、学校联合作用。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应该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加强家长与学校老师间的沟通,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更加了解學生。老师也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谈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状态,让家长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建立一个微信群,不仅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对于学校的政策方针,家长也能及时了解,从而尊重支持学校的规章制度。这样家庭、学校一条心,共同培养学生,以达到三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总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出谋划策,付出行动。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坚信立德树人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知道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才能团结所有力量从而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左丘明.春秋左传注[M]. 杨伯峻译,北京:中华书局,2018.

[2]管仲.管子[M]. 李山,轩新丽译,北京:中华书局,2019.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荀况.荀子[M]. 方勇、李波译,北京:中华书局,201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王海丹. 高校立德树人实现路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曾文凤(1994-),女,汉族,籍贯:四川资阳,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