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摘 要]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课余生活丰富的特点,学生安全问题已成为学生工作日常管理的重难点。以生命教育理论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构建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育·防结合”的指导思想,系统构建“育·防结合”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旨在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育·防结合;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中圖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240-0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冲击着学生的生活。海量的信息使学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更丰富的课外生活,安全隐患随之而来。高职学生课外生活丰富且时间长,自我约束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产生安全问题。学生安全问题已成为学生工作日常管理的重难点。如何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构建一个安全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而预防和教育则是这个模式的关键。
一、理论基础
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构建研究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华特士的生命教育理论。该理论从生命意义、生命情感等方面系统诠释了生命:(1)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2)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陶冶健全人格。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做好人生规划。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
(1)高职学生学习意识薄弱,课余生活丰富且投入时间很长,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诱惑;(2)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3)近年来高职学生安全事件呈现多发性特征,且涉及生命安全;(4)高职学生普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较低,对生命和安全本身缺少重视和敬畏,认为安全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二)可行性
(1)学校有明确的制度基础,例如,请假系统、安全教育班会、学前安全教育、学生工作教师值班等;(2)学校已经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划分,例如,心理中心筛查和防范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学工部处理学生常规安全管理工作、保卫处联合其他部门处理学生突发安全事件,学生宿管办日常管理学生安全就寝等。
三、模式的目标及原则
该模式试图达成的目标是做到全程渗透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风险感知意识;全面覆盖管理,防患于未然,安全零事故。
原则:(1)全程渗透:将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常态,突出重要的时间节点,例如,开学、放小长假、寒暑假、重大事件前后,以系统的课程教学和主题班会形式展开,附安全管理资料记录;(2)全面覆盖:安全教育和管理全面覆盖到宿舍、班级、年级、白天、夜晚、工作日、节假日。分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级分区间管理。(3)多方联动:安全教育与管理涉及多重组织机构,例如,学工处、心理中心、保卫处、后勤处卫生所等;涉及多种身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例如,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二级学院领导等。进行工作时该部门人员应多方联动,协调处理。
四、模式的实施途径和评价
该模式的实施途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教育,主题教育的目标是强化高职学生的风险感知意识,提高其安全素质。第二部分为预防机制,预防机制的目标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事故零发生。
(一)教育途径
(1)将生命安全教育形成专题融入心理课程,形成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生命教育包括生物生理层面,也包括心理与精神层面,还包括伦理与社会层面,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整体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2015年生命教育体系课程在中小学全面建设展开,但在大学这一块教育仍有所缺失;(2)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召开安全主题班会并集中提供班会模板,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做成不同的专题呈现;(3)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演习、安全法制讲座、实践体验课和沙龙案例分析;(4)建立线上安全教育平台,将丰富的安全素材通过网络呈现给学生,丰富较为单一的“说教”教育方式。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基本内容包括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心理和应急能力。学校教学单位可以通过微课等新的形式予以实现。
(二)预防机制:织起教育管理两张网,即“人网”和“技网”,多方联动管理预防
1.“技网管理”
(1)网上请假系统:二级学院,学工处联合启动学生请假销假网上数据管理系统;(2)安全教育主题网络模块建设,建立普法和安全教育主题网站,利用丰富的案例、图片和视频文件对学生展开线上安全教育活动;(3)安全数据管理通报平台建设,将各类安全管理常规数据通过网站公布和更新,及时让学生看到各类数据,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人网管理”
(1)网格员机制,学工处联合二级学院设置网格员管理系统:将每栋宿舍楼每层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设置学生干部为二级、三级网格员,由三级网格员报告晚归数据给二级网格员,再由二级网格员收集整栋楼晚归数据给相应一级网格员(辅导员),建立逐级网格晚归通报反馈与跟踪系统;(2)心理中心建立筛查与咨询个案机制,筛查工作定于每学年9月到10月,个案咨询跟踪形成常态;(3)班主任晚归谈话机制:宿管办进行查寝晚归数据通报,班主任对其进行晚归谈话制度;(4)学生工作教师住校值班机制:每天由学校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和学工领导配合保卫处人员进行住校值班,值班过程中原则上男女教师均要有所涉及,方便处理专门涉及男生或者女生的突发事件。在住校值班过程中固定巡楼、巡学校周边线路,并填写值班工作记录,带班教师负责组织签到和交接,处理突发事件;(5)学生安全材料填写机制:法定节假日和学生寒暑假组织学生填写离校安全离校备案表,学院和班主任存根;在每学期开学和学期末组织学生集中填写安全承诺书,学院和班主任存根。
综上所述,“人网”和“技网”的预防机制构建如图1和图2。
构建该模式的评价分为指标、方法和结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价指标。每一个评价指标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重,各项指标权重相加和为1。评价指标包括安全事故发生数量、处理安全突发事件成效(分为学生安全和学校损失两个方面评价)、安全教育开展情况(以常态安全教育记录材料作为依据),每个评价指标可以划分相应的区间等级并赋值。第二部分是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分为期中检查和期末总评两个时间节点操作。评价工作以数据分析、问卷评价、访谈会方式展开。问卷和访谈会涉及层次分为学生层次、学生干部层次、专职教师层次、兼职教师层次,共四层,每一个层次的抽样分数要求大体相同,且数据有效,并由相关评价职能部门及时做好问卷分析和访谈会议记录整理。第三部分是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由相关评价考核部门总结成评价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各个二级学院和学生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结果评价与教师考核绩效和部门考核挂钩。
五、优化方向
(一)与数字化校园相结合,将网络资源化零为整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已经陆续拉开序幕,但是建设过程中很少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板块,例如,学生的请假系统、网上问卷评价等大多是不同的入口进入并进行操作。化零为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模板等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个安全教育管理模块进行上传和分享。
(二)在学生学分中体现,提升学生安全素质
在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评价环节,可以尝试将安全教育管理和学生的学分挂钩。安全素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的常规、第二课堂成绩、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以素质教育学分体现,将学生素质学分中可以设定安全管理部分,大学期间按照学校规定,参加各类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安全演习、安全与法制讲座等。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例如,签订安全承诺书、离校备案表、按时请假销假、不涉及校园贷等。满足条件给予一定的学分认定,准予毕业。将安全教育单独设立学分可以增强学生对安全的重视度,也从客观上多了一重约束。
(三)减小基层处理压力,让一线人员积极敢做
明确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层级对应的安全责任,并设置一个考核明细。在考核中加重各个部门消除安全隐患工作力度和实效性的考核比重。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等人的工作积极性,减小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遇到安全问题事故迎难而上,不回避、不拖延。
(四)创新安全教育活动内容
多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实践,包括实践课和安全实践活动,让安全教育从课堂中得到延伸,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校园中营造积极的注意安全的风气,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安全的重要。
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可以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肩。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可以从“育”和“防”两个方面把握。“育防结合”的思想成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安全教育的模块化、专题化是构建该模式的重點内容;生命教育融入心理课程教学,形成系统化学习计划,是教育专题化模块化的难点;预防机制和制度的建立是该模式常态化管理的保障;评价体系的建立为该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陆锦冲,王金刚,袁雄军.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2).
[2]张荣路.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教育管理实践创新略探[J].工作研究,2011(12).
[3]胡恩保,姚徐超.高职学生“零隐患”安全教育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