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娟
[摘 要] 21世纪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在此时期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期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教师应当有效采用移动化教学方式,加强课内与移动教学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内与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势,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延伸教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英语个性化教学。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课内+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冀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内外学习的有效贯通。
[关 键 词] “课内+移动学习”;教学模式;高校英语;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50-02
移动学习是因当前我国科学技術不断发展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模式,主要是移动学习终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国内外学者对移动学习这一观点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总的来说,移动式学习主要是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获取各式教育信息与资源、教育服务等,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内外学习。学生不再受到固定语言学习环境的束缚,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多元互动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应用网络技术设备展开个性化学习,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有效吸收与内化。所以“课内+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应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加强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当前高校英语移动学习现状
移动学习终端具有交互性、便携性、情感敏捷性、个性化和连通性等众多特征,能够实现文化与理论、语言知识的有效衔接,特别是适合具有音频类的学科内容。近几年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移动设备也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几乎每一名大学生都人手一部移动设备,所以,在此形势下,高校开展英语移动教学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移动学习与高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有效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有着难以替代的优势。移动学习设备符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并且设备便携灵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展开碎片化学习。但是当前在移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我国该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所以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理论过于宏观,极为关注新技术的引入,却并未关注移动技术的教与学。
二、“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可行性
“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信息化技术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课内+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环境已经逐步成熟。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我们能够看出几乎人人能够实现学习的随时、随地化以及随需化。当前我国无线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应用“课内+移动学习”模式进行高校英语教学,有助于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十分烦闷,学生也难以进行知识探究与巩固应用。当前高校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极为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材等各项条件的束缚,难以进一步拓展、及时更新,所以英语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等众多限制。移动学习相比较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模式而言,学习资源更加宽泛,也能够有效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自主学习内容。加之当前高校已经普及了WiFi与3G等无线网络系统,也进一步促进了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有效发展,为高校英语移动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由于移动设备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有极为强大的交互功能,深受学生的青睐,大部分学生愿意购买移动设备学习英语,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收音机、文曲星等。有的学生会选择具有上网功能的学习终端或具有播放音频功能的学习终端,学生认为只要对自己有用,便会投资购买各式各样的移动终端设备。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课内+移动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
“课内+移动学习”英语教学模式进一步整合了课堂教学与移动学习的重要优势,能够将有限的知识变得丰富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认知。构建科学完善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实施“课内+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必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校也应当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有效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各项非移动教学资源。同时要开发并管理好WiFi与互联网、校园英语音频广播与各项移动资源,使师生能够无偿使用移动学习环境,进一步感受移动英语学习的强大功能与丰富资源。同时对具体的教职工与相关人员展开针对化教学,增强多媒体与网络操作的使用技能,学校也可以定期提供技术与技术维护,有助于打造良好的教学模式。
(一)讲解基础知识与技能
实施“课内+移动学习”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对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针对化教育,有效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讲解基础知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
(二)应用多媒体与互联网开展教学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功能也进一步完善,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互联网中包含大量的英语主题活动,可以供师生选择,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强大展示功能,也受到了师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根据两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科学合理地使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多媒体与互联网教学能够与备课内容紧密相关,循序渐进地开展英语教学。
(三)挖掘并开发互联网英语课堂教学资源
自从“互联网+”政策实施以后,英语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开发并构建开放式网络互动英语课堂。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有效应用互联网,丰富课堂资源,可以让学生及时登录知名的高校进行网站学习与听课,进入知名学府的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四)监督并管理学生进行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在课外进行,所以教师必须有效地引导与帮助,可以安排英语作业,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者是独立完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监督与管理下进行移动学习,切记不要放任自流。教师可以构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渠道,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互动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移动学习能动性。
(五)选择多元互动学习内容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移动学习内容,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操作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针对化学习,通过布置作业等众多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任务。
四、“课内+移动学习”模式高效英语学习内容选择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具有课堂权威性,在教学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并未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发。虽然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大批量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此类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导致社会对高校培育的人才产生了质疑。在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开展高校英语教学,必须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紧密结合科学理论,有效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高校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选择英语学习资料,有助于学生朝着个性化与自主化方向不断发展。所以,开展“课内+移动学习”英语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移动学习内容:
(一)科学性原则
在“课内+移动学习”模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以及学习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现阶段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切记不要提前展示给学生观看移动学习内容,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也缺失了移动学习的吸引力与新鮮感。
(二)适合性原则
高校“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英语学习,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切记不要贪多或者是避少,应当科学适量学习,内容必须篇幅长短合适,学习难度必须适中,同时应当重视选择操作简单的英语学习资源,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学习热情。
(三)实用性原则
在新时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将学生的需求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不仅要引导学生选择知识,也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掌握技能型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切实增强学以致用的水平。
(四)趣味性原则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应用网络媒体进行引导和帮助。网络媒体具有丰富的英语信息,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与探讨,使学生丰富身心情感的同时,也获取到英语知识,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
(五)个性化原则
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加强“课内+移动学习”英语模式的有效实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给予学生较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促使学生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英语教学方法。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有效应用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加强课内、课外的有效融合。通过移动化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万燕,黄旭.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72-73.
[2]陈铭.移动学习支持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9):16-18.
[3]符雪喜.基于“课内+移动学习”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4):140-14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