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亚
摘 要: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比较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测绘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测绘工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测绘工程进行适当的改革也是必要的,本文侧重于测绘工程的培养方式,从培养方式来探讨人才的培养和创新。
关键词: 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绘工程学科的发展,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言,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改革是发展的首要前提,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对测绘工程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才更具有实用性。
1 当前测绘工程培养模式概述
测绘工程是工科的显著代表,其侧重于实践性,更注重教学和应用的结合,培养的方式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等角度的培养。就目前的培養模式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授课的主要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性培养不足,因此,高校应该看清当前教育的形势,切实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前提。
当前的教育模式存在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论教学的课程比重高于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
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生产实践的需求。
③对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考核不够全面,在理论教学考试内容中缺少一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④缺少产和教的结合,学生不能将实习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对于真正的生产项目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
2 重点加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养
①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拔尖人才与普通劳动者的一种较特殊的人才。其特点主要是可以将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到一起,更加侧重于具体的实践工作。正因为如此,应用型人才首先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形成测绘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专业知识是每个人才培养所必须的专业素养,要想在该领域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扎实功底。
②专业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要很强。理论知识仅仅是知识的基础框架,实践能力是知识应用的更好补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针对突发性问题可以很快的解决,并能真正的做到“左右逢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确保应用型人才可以适应测绘市场的需要,更加贴合社会对测绘人才的需求。
③测绘专业型人才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鉴于测绘工程本身的工作特点,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是需要进行探测勘察。对于长时间的测量工作而言,没有强健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无法完成该项工作的。从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强人才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所必须的专业素养。
3 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3.1 加强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对于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关、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培养,[1]科学的树立发展观念,并正确的处理好人同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的前提基础,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的源动力,因此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潜在的创新愿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创造性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的创造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创新意识,使自身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2]
3.2 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的培养工作应充分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设置。对于以往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其自身的专业性过强,侧重于单学科,知识结构也相对狭隘,缺少同其他关联学科的联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更加注重当前的国情和市场经济情况,要将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更好的结合到一起。
3.3 构建和完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中一大部分内容都与实践相关,实践性已经成为测绘专业的显著特点,如何针对测绘专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对于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高等学校应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根本,有针对性的制定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科学合理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结合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进而保证改革效果具有明显的成效。
4 结语
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对当代学生的新要求,本文主要从当前测绘专业培养模式的缺点入手,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探,期望该培养模式可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强、实践能力更扎实和工作作风更朴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秋生,马俊海.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3).
[2]余国江.课程模块化: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