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艳芳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教学课程,其最终教学目的应是让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和熟练应用英语这门语言。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点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掌握使用英语的关键所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轉变教学思维,树立英语的“使用工具”观念,进一步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和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本文作者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学生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
教师教学观念老旧是阻碍英语阅读发挥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也是初中生不善于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导致英语语言工具作用不突出的重要原因。在之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作为初中生升入高中阶段考试的重要课程,教师、家长包括学生更多看重的是英语应试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语言工具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课堂变成了肢解英语整体性,扼杀英语语言魅力的地方。许多学生由于长期不注重在阅读教学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而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发散思维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1.2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师生互动不足。
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是制约阅读课堂发挥作用的又一致命因素。教学手段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催化金”,良好的教学手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往往却是“事倍功半”。相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交叉使用英语和汉语,用汉语讲解英语的一些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理解汉语来掌握英语本来就有一定的教学难度,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整篇整段的英语理解难度进一步提高,如果教师不注重从学生的英语思维、口语习惯等入手,还只是简单地分析段落意思和语法,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沟通,就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1.3教学条件有限,阅读环境构建不够
英语阅读教学相对语法知识点教学来讲,更需要适当的英语使用环境。阅读教学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听到“原味”“正统”的美式或英式听力文章的环境;其次,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大胆、放开使用口语的交流环境;最后,还要创造一个利于学生激发发散英语思维的课堂环境。这都需要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硬件。然而,在一些乡镇中学和偏远城市,学校的基础硬件缺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很难接触到正宗的英语,使得英语的使用环境难以构建,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较慢。
2.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家长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式,弥补教学硬件不够带来的不良影响。
2.1增强学生主体观念
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以师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生为主”,把自己放在一个“辅助”“引导”的角色,根据教学目标,做好阅读理解、互动交流等引导工作;而且要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自己是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
2.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促进英语使用能力的提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合理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原汁原味”的美文和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前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听原文美文,看原汁电影,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阅读和使用环境。
2.3积极进行合作互动教学
阅读教学需要有人读,更需要有人听,这是一个需要多人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改变过去自己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单纯听的老旧模式,改为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听,让学生互相交流的课堂模式。对于一篇新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先进行领读,讲解其中的新单词、新语法、新结构,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可结合阅读素材,把学生进行分组,区分语句,由大家共同完成阅读;也可根据阅读素材的故事情节,进行现场模仿阅读。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小结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凸显出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一个教学体系。
[1]张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凸显学生主体性[J]. 教育新甘心, 2018(01).
[2]苏苗苗. 简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凸显学生主体性[J]. 课程改革, 2017(23).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