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宁
摘 要:地方广电媒体在新的行业发展阶段需要面对更加激烈化的行业内部竞争活动,保障节目质量时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在播报公共事件时经常会出现意外的情况,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加强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应急机制对于地方广电媒体非常关键,现结合应急传播需求,探讨提升相关的应急传播能力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地方广电媒体;应急传播能力;提升方法
媒体在面对大型公共事件时,必须做好传播工作,这类事件一般具有严重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媒体需要在事发现场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报道相关新闻的同时,还要对事件进行解读。媒体人员则要在应急传播实践活动中累积工作经验,形成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提升应急传播能力。现根据对应急传播工作的了解,给地方广电媒体提供工作建议。
1 地方广电媒体在应急传播工作中的作用
1.1 保护群众的知情权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地方广电媒体应急传播尤其要注重真实性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公众无法提前预知,事件发生后,往往消息流言满天飞,容易引起和加剧民众的恐慌情绪。这就需要主流新闻媒体及时提供及时、可靠、真实、充分的信息,让突发事件的真相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让群众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占领舆论主阵地,最大程度地解除人们对事件的恐惧心理,降低事件的危害性。媒体还应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事件进行完整报道,建立持久的媒体公信度和影响力,稳定社会秩序。此外,媒体还应保证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杜绝假消息和小道消息,为处理突发事件赢得宝贵时间和民众支持,利于各项善后工作的展开。
1.2 引导社会舆论
英年早逝的央视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由于地方广电媒体肩负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应急传播实践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急传播中的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突发事件本身的认知和态度;二是公众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行动的理解和态度。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新闻媒体能否通过突发事件报道,起到减轻危机影响、稳定人心作用的关键。
1.3 展现人文关怀
树立人本意识,关注灾难中人的命运,宣扬灾难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增强应急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是地方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2 提升应急传播能力的可行方法
2.1 组建高素质的采编团队
采编团队的工作能力决定着新闻的质量,新闻媒体应当组建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的采编队伍,突发性事件出现之后,公众渴求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因此新闻媒体不仅要依赖政府的公开信息,还要主动探寻关注度高的新闻时间,采编行为时必须把握真实现场与第一时间两种元素,地方广电媒体必须培养更加专业且具有职业操守的采编团队,将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到采编队伍中,确保及时出现突发类事件,采编团队也能够有条不紊地在新闻现场采集相关信息,履行相应的工作的职责。
2.2 统筹利用媒体资源
媒体要不断提升调配与利用资源的能力,使新闻资源可以被最大化应用,大部分地方的广电媒体机构中的工作部门数量多,机制复杂,出现突发新闻事件后,难以高效整合资源。因此如果想要从体制方面展开改进工作,应当以统筹部署工作为切入点,集中提升统筹传播能力,以抗震救灾类的新闻为例,某地方广电媒体机构调整原有部门机构,改变节目形态,启动联线直播以及录播改直播的新闻播报模式,对新闻展开深入解读,提供真实报道服务。统一调动可利用的媒体资源,丰富传播的新闻内容,使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多种需求都可被直接满足,保护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话语权。
2.3 把控舆论导向
群众对于突发类的新闻时间的需求体现在很多方面。媒体既需要呈现事实,同时也要给出相应的观点,媒体评价突发类时间的难度极高,尽可能地消除缺位的问题。保障新闻信息传播系统的效率,选择与考察各类信息的真实性,选用真实信息,新闻传播过程中还需要监测公众的心理变动与民意变化。调整传播途径时,需要参考民众的社会心理状态。媒体也要从新闻事件中找出规律,利用现有的舆论导向能力,在有报道突发时间的需求时,将记者的镜头与主持人的话筒都对准事件现场,注重传播人性的力量,形成正面的社会舆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赈灾活动中,媒体还要支持政府,排解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关注新闻事件进展情况。
2.4 提升现场记者的工作能力
新闻记者一般需要前往到第一线收集新闻信息,进入到现场报道环节中之后直接连线现场,以直播的方式呈现新闻现场的情况,这种播报方式已经演变为主流播报方法。记者必须保持敏捷的反应力,更多地使用零时差的新闻语言,给观众提供此时此刻的相关信息,最大程度地还原新闻现场。记者在现场掌握新闻事件的情况时,还应当迅速形成客观的新闻观点,快速反应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记者需将现场中的无序因素,如细节、过程以及现象等,完整地呈现出新闻事实。在真实新聞的基础上开发出独特的视角,获取更具价值的新闻背景,获取群众的信任。
2.5 提升主持人的业务能力
直播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决定成败。一是要重视以语言传播为基础的优化目标实现,主要体现在“把握语言基调,调控播讲语态,付诸言语表达”三个方面。面对不同问题,调整不同基调,保证声音形式负载的感情色彩不走板儿,避免受众心理不接受、不认同、甚至反感和不满。二是要重视以播讲状态为关键的优化心理构建。直播主持人首先应该通过认知调控,以平和理性的心态直面突发事件,自觉地发动意志的力量,进行心理调控,从而避免出现言语不当而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要重视以把控节奏为指标的优化时间安排。它要求突发事件直播主持人对言语节奏和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直播信息量与受众心理接受的程度,做到灵活调整语速,合理穿插评论,内容取舍科学、语言详略得当。四是要重视以整合资料为根本的优化信息处理。主持人既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实信息,进行确认、核实和选择,又要对灾难信息中裹挟着的巨大情感信息量进行过滤、把关和节制,其出发点是维护公众的利益,使传受双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以便更为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3 结束语
地方广电媒体在培养工作人员时,应当结合其业务开设需求提供专门的训练活动,本文主要研究了应急传播相关的工作,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应急传播相关的工作也是极为必要的。如果想要提升整个媒体机构的应急传播能力,应当从主持人与记者等多种不同的视角出发,考虑到受众的承受能力,提供真实信息,处理应急类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播报原则。
参考文献
[1]陶红霞.提高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J].视听,2018(3).
[2]康兰平.广电媒体法治传播效果评估及提升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
[3]王红超,魏丽娟.我国电视媒体对外传播能力研究[J].新闻战线,201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