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淋 戚莹 李思雅
摘要:本文主要从奔子栏镇的地理区位、交通状况、气候条件、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等出发,分析奔子栏镇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优势。其目的在于认识到奔子栏镇农产销售与当前迪庆藏区旅游业热结合的优势,试图找到一条适合高原地区藏民们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奔子栏镇;农产;种植;销售
一、奔子栏镇基本情况
(一)区域地理
奔子栏镇在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的东南部,位于白茫雪山下金沙江的西岸,东隔江相望于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省甘孜州德荣县的子庚乡。国道214线穿过整个镇子,其路段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的滇藏公路,同时它还是从香格里拉到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地理区位良好。由于奔子栏镇地势西高东低,呈一字形走向,因此镇子的格局分布在地形、地势的影响下,它的街道、商铺、住宅等呈南北向分布。其下管属5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总面积约1254平方公里。
(二)气候条件
奔子栏镇地形多样,有金沙江岸旁的山地河谷、金沙江岸上的高寒山地,其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造就了奔子栏镇气候的多样性,其具有干热河谷气候和高山寒地气候,奔子栏镇河谷地带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粮作区,奔子栏镇高山地区寒冷、降水较少,属于高山寒地气候。奔子栏镇的年降水量较少约300毫米,年最高气温约36摄氏度、最低气温约零下7摄氏度。其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好,适合发展农业。但近些年来山林植被破坏严重,村民无序砍伐,导致山林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加之其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经破坏便很难恢复,因此,现今其林下采集业发展受限。
(三)人口构成
奔子栏镇是一个典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镇民族以藏族为主,2010年统计全镇有藏族人口9238人,占总人口的98.96%,白族15人,占总人口的0.16%,纳西族14人,占总人口的0.15%,彝族11人,占总人口的0.12%,普米族1人,占总人口的的0.001%。奔子栏镇的藏文化对全镇的经济发展影响颇深,在主街上随处可见藏民们手工制作的藏银、藏饰、藏衣、藏香、木制品(例如:木碗)等等。
(四)经济产值
2006年到2010年期间,经过政府各领导、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如:请农业专家不定期开展讲座、引进农产品新品种、发展旅游业等等,使得奔子栏镇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表可知:从2006年到2010年,奔子栏镇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都有所增加。相比较于2006年,到2010年为止奔子栏镇的总产值从888.56万元变化到3211.35万元,增长了261.41%。具体来看,其第一产业相比之前增长了166.96%,第二产业相比之前增长59.3%,第三产业相比之前增长了848.00%,其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其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处在伯仲之间,由此可见,奔子栏镇的旅游业、服务业可以与当地传统产业相媲美,其发展态势良好,能给当地财政带来巨大的增益。
二、奔子栏镇农产品销售优势分析
(一)奔子栏镇的历史悠久经商传统,吸引游人。奔子栏镇是滇藏线路上的咽喉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奔子栏镇是周边城镇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来往的马队和商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可谓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马队清脆的铜铃声、哒哒的马蹄声,茶楼、饭馆商人的交谈声,街边小贩嘹亮的吆喝声,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历史上红火的奔子栏已成为历史,如今的奔子栏镇虽然没有往日的兴盛和辉煌,但他们经商求发展的意识一直存在,他们的视野一经打开便不会被关闭。奔子栏镇的历史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它给当地村民留下的经商的传统和意识是无比的强烈,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来这里追寻茶马古道的历史。
(二)奔子栏镇的品质良好瓜果菜品,吸引游人。奔子栏镇海拔高,太阳光照强,热量充足,其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灌溉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的生长以及糖分积累,奔子栏镇的瓜果糖分高、口感上佳,故而深受游人的喜爱。从整个藏区来看,其山多地少、气候高寒、缺乏水源,故而藏区种植业发展受限;然而奔子栏镇处于河谷地带,自然地理条件好,水热充足,使其发展蔬菜种植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奔子栏镇政府领导带领全镇人民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加强对葡萄、西瓜、核桃等农产品的科技投入与资金扶持的力度,同时镇政府领导还大力推广种植青稞、番薯、蔬菜等等,不断促进农业产品种植结构的多样化、合理化,尽量降低当地农民的收入风险,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镇政府的经济产值,实现农民与政府的共赢。
(三)奔子栏镇的匠心独具手工艺品,吸引游人。藏族同胞们钟意于饮茶,自然也喜欢上饮茶所使用的茶具——木碗,故而在所有藏族同胞们的家中我们几乎都能发现木碗的身影。一首古老的名叫《情人般的木碗》的藏族诗歌这样说到“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其足以体现出藏族同胞们对木碗的喜爱。奔子栏镇位于“茶马古道”——滇藏线路上的咽喉之地,其木碗的生产、加工、制作、销售历史悠久,其木碗天然无害、质轻抗摔、结实耐用、雕刻精湛、美观适用、方便易携,因而驰名于整个藏区,自古以来就有木碗故乡之称,奔子栏镇制作的木碗历来是藏族同胞们争相购买的产品。奔子栏镇制作的木碗种类多样,例如:辣子盒、糌粑盒、酥油茶杯、藏桌、木碗等等。那就木碗来说,其分男式女式,男式木碗口大外开、身低且矮,女式木碗则相反。
(四)奔子栏镇的蓬勃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游人。随着香格里拉与梅里雪山两大着旅游业名气的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游玩,这里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奔子栏镇是游客们去香格里拉或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游客们在经过长时间的车程后通常都会在这里停留稍作休息,人们通常把它当作为去香格里拉或梅里雪山的中转站或补给站。在两大旅游业的带动下,使得奔子栏镇这个地方也逐渐为人所知,也渐渐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服饰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奔子栏镇政府积极开发本镇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白茫雪山保护区、金沙江上第一湾、东竹林寺以及康巴地区唯一的藏传佛教尼姑寺等等,并加强完善村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奔子栏镇旅游业的发展。在藏区,蔬菜和水果可谓难得一见,然而游客们在奔子栏镇这个地方不仅能吃到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还能在路旁的小餐馆里品尝到金沙江鲜嫩的江鱼,故被人们赞誉为康巴江南的奔子栏镇果真是名不虚传。根据奔子栏镇党委书记的介绍,我们可知目前奔子栏镇共有67家旅店,并已成为全镇产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总结
奔子栏镇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便捷的交通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等为奔子栏镇的农产销售提供了产品的文化、交通、市场的支持,在当前云南迪庆藏族旅游热的态势下,奔子栏镇农产的销售应结合到旅游业服务中,带动高原地区藏民们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孔繁正.农产品销售体系的重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78-79.
[2]林峰.旅游产业导向的新农村建设[J].湖南农业,2019(01):25.
[3]李冬云.以发展乡村旅游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意义及策略[J].农家参谋,2019(03):26.
注释:
唐小淋(1995.1-),女,汉族,四川内江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科技史。
戚莹(1993.3-),女,汉族,浙江宁波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地方农业科技史。
李思雅(1993.8-),女,汉族,河南信阳人,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注:数据来源于《德钦年鉴》第62页,德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