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区3-5二元驱见效特征及调整做法

2019-10-21 19:49李雁冬刘卫东刘成俊李妍春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李雁冬 刘卫东 刘成俊 李妍春

摘要:六区3-5二元驱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见效特征差异明显,存在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關键词:增油效果;含水回返;见聚浓度;井网完善

孤东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是二次采油后提高高含水整装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开发的进行,注聚开发单元已由一类油藏转为三类油藏。油藏类型不同,注聚后的见效特征、增油幅度、含水变化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孤东油田六区3-5开发单元为三类油藏,具有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厚度薄,单井控制储量小,井网完善难度大的特点。注聚后呈现出见效早、见聚浓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差值大、见效高峰期短、含水回返快的开发特征。本文通过从储层发育、井网部署、注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引起见效特征差异的原因,对今后同类注聚单元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1 基本概况

1.1方案设计情况

六区位于孤东油田的东北部,其西部和南部分别以断层与二区、七区分界,东部和北部濒临渤海,以人工海堤为界。六区3-5含油面积6.2km3,地质储量1327×104t,其中二元区含油面积5.5km3,地质储量979×104t,占单元储量的73.8%。2009年8月开始注聚前期调整,2010年3月1日正式投入注聚,2011年6月12日转主体段塞注入。

设计连续注入1248天,注入方式: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三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速度0.1PV/a,累计注入0.55PV。

预测最低综合含水83.3%,有效期12年,提高采收率9.2%,增油90.3万吨。

1.2注入进度

截止到2015年6月底,累计注入溶液607.0295万立方米,累计注入干粉14736吨,累计注入倍数为0.376PV,累计注入总量790PV*ppm ,完成方案设计76.9%。油井总井112口,开井111口,日液5996吨,日油503吨,综合含水91.6%,注采比0.92。水井总井74口,开井71口,日注水量5518立方米,平均油压11.9MPa。

1.3效果分析

综合含水与数模预测有一定差距,目前综合含水91.3%,高出数模预测6.5个百分点。

实际含水与数模预测对比,分析下降幅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1)正见效井55口,受砂体边部储层发育和对应差等因素影响,虽然见效较早但增油幅度小,对比综合含水仅下降2.8%。

(2)单层单向井多,含水回返快,日油与峰值相比下降66.7吨,含水上升6.8%,拉升单元含水1.1%,且单向单采井大都位于砂体边部,静态完善潜力小。

2 注入采出状况分析

2.1注入状况分析

(1)总体注入状况

注聚后,压力上升平稳,与注聚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2.9MPa,与转二元前对比,平均油压上升0.8MPa。

(2)单井油压变化分析

从可对比井来看,油压上升小于1MPa的井有2口,受注聚初期高压影响。平面注入比较均衡,但局部存在高低压井。低压井4口:注入量低2口,保作降水和大孔道各1口;高压欠注井3口:出砂堵塞2口,储层物性差影响1口。

(3)阻力系数变化分析

从六区3-5二元驱霍尔曲线看,注聚后阻力系数明显增加,段塞推进稳定,第一段塞阻力系数为1.9,第二段塞阻力系数为2.0。

2.2采出状况分析

(1)总体采出状况

见效井103口,有见效趋势井4口,未见效井5口,见效率95.5%,处于见效高峰期,已出现回返迹象。

(2)分层见效状况分析

统计单层生产井76口,从含水下降幅度、单井增油幅度综合来看,主力层32、44和51层相对见效较好。32层平均单井增油2.6吨,44层平均单井增油3.7吨,51层平均单井增油2.7吨。

(3)含水回返井分析

含水回返井20口,与高峰时对比日油下降143.6吨,综合含水上升12%。主要原因是注聚累增油高与单向突进影响。

(4)见聚浓度分析

高见聚浓度(大于400mg/l)井46口,日产油量218.5吨,占总产量的44.5%,大于500mg/l的井33口,日产油量152.8吨,占总产量的31.1%。 高见聚原因主要受单向对应、大孔道、层薄控制储量小、累增油高等因素影响。

3 注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储层发育差,为三类储层,注聚基础薄弱

六区3-5主力层砂体连续性比较差,只有个别砂体延伸较远,大多砂体在横向上很快尖灭。河道沉积砂体呈长条状分布,储量集中分布在32、44、51层,泛滥平原内的零星砂体和局部废弃河道沉积为土豆状。

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六区3-5储层发育比六区东南、西北要差,与二区注聚区相近,平均单井砂厚8.3米,效厚6.6米,单井控制储量8.7万吨,但二区砂厚小于5米井只有10口,六区3-5为24口,占总井数的21.4%。

3.2注采强度大,具有见效快、前期增油效果好、失效快的开发特征

六区3-5注聚初期,因产量形势需要,为尽快促效,水井注入量与油井采出量均超出计划水平,与其它注聚单元相比,具有见效早,前期增油效果好,见聚浓度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六区3-5累注0.057PV时开始出现见效井,同类注聚单元一般在累注0.08PV以后才开始局部见效。截止2014年5月,按方案设计注入量0.325PV,而实际注入量0.366PV,预测注入3年累增油12.84万吨,而实际注入3年累增油26.22万吨。

3.3井网不完善,单向对应率高

单向对应率高,造成油井见效快,失效也快,目前井层注采对应率95.1%,其中单向对应占31%,从分层情况看,主力层44层单向对应率达39.1%。

3.4见聚浓度高,易窜聚,高峰期持续时间短,回返快

六区3-5注入0.05PV时,油井见聚浓度已达193mg/l,与同类注聚单元对比,具有见聚浓度上升快,见聚浓度高的特点。

4 采取的调整做法及效果

4.1 调整做法

针对六区3-5二元驱开发后期出现的大头井产量波动、回返井增多、见聚浓度高、井网完善程度低、初见效井增产慢、综合含水居高不下的现状,为稳效促效,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工作方向:(1)通过更新、侧钻、完善加密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率;(2)通过油水井归位,增加注入井点与受效井点,扩大见效规模;(3)通过堵调、分注缓解层内、平面、层间差异,提高聚驱波及体积;(4)通过群扶群挖、注采调配,夯实稳产基础。

4.2 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治理措施的实施,六区3-5二元驱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由治理前的日油水平490吨上升到520吨,综合含水下降1.2%。

参考文献:

[1]刘玉章等编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6.

[2]姜其慧,赵宝柱,彭修聪,王宝胜.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10,8(5)71~73.

[3]李鹏华,李兆敏,李宾飞,李岩涛,杨风军.聚合物浓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及现场试验.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10(8):6~8.

[4]徐正顺,牛金刚,廖广志.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应用的做法与经验.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8,19(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