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萌 蔡红宇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突出,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有利于破解约束一国发展的困境,从而增加全球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政治的不稳定性使得“一带一路”倡议面临挑战。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将关系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与否。本文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大国压力问题和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一.引言
当今世界能源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广泛运用,对整个世界的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每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却还没有实现,各国依然面临着能源发展方面的问题。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7年9月发布的预测,全球能源消耗至2040年将增长28%,化石能源仍然占全球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占全球的29%,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30%,但其化石能源储量却占据全球大半,是全球化石能源生产的重心。刘清杰(2017)指出,在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世界提供了57%的石油生产和53% 的天然气生产。但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严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单位GDP能源使用量增长了近78%(如图1),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长了近95%(如图2)。虽然沿线各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但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却在降低。2017年5月,中国发改委与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目的在于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各国一起打造普惠共享、开放包容的能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根本上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现状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油气资源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品种,是影响各国进行能源合作的重要基础。截至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内(不包含中国,下同),发现石油可采储量2113.3亿吨,占全球累计发现可采石油储量的61.0%。“一带一路”区域内待发现石油可采资源量416.3亿吨,占全球待发现石油可采量的41.5%。已发现天然气可采储量217.54万亿方,占全球份额的72.2%,待发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91.96万亿方,占全球份额的57.9%(王建忠等,2019)(如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了俄罗斯和中东等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国,为了保障各国能源供给“相对安全”,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能源合作采取签订双边文件的“纵向模式”,这样能有效防范安全、政治、商业和运输风险(崔守军,2010)。
近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领域方面开展了许多合作,如四大油气管道的建成,在减少空气污染的同时,也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交流,解决了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中国与俄罗斯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提供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俄罗斯全国液化天然气的产量,使寻找能源市场的俄罗斯与需要能源进口的中国市场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也给两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和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与沿线国家签订能源合作双边文件,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朝着科技研发等领域扩展,形成以油气合作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地缘政治挑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其中中东和非洲地区宗教等纷争不断,常年政治不稳定,动荡的政治格局成为了恐怖主义的温床,随时可能发生冲突。这种政治局面使得在对油气等能源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能源价格和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能源合作开展造成了巨大阻碍,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利益。而中亚地区的“老人政治”问题,使得中国对该地区未来政局的稳定性感到担忧(林建勇,2017)。
(二)大国压力问题
美国作为能源供给的“绝对安全”大国,把中国视作其主要的竞争对手。由于中欧借助“一带一路”政策进行新能源合作,使得中欧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以深化,而美国作为欧盟的传统盟友,必然希望中国与欧盟之间能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郑腊香等,2016)。美国还认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缺少透明度,并且指责“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倡議存在环境保护的隐忧(杨晨曦,2014)。因此,美国必然会联手一些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制造麻烦(曾兴球,2018)。
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第一大国和能源出口第一大国,欧盟国家每年消费的天然气有30%~40%来自俄罗斯(郑腊香等,2016)。中欧推进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势必会使俄罗斯能源出口产生压力。并且,俄罗斯想借助建立欧亚经济联盟来巩固其自身的地位和威望,但中国的“一带一路”能源策略会对欧亚经济联盟造成冲击,可能会使中亚一些国家离心,这也是俄罗斯的担忧之处,因此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抵触之情。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由于中国能源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开展国际合作的时间比较短,经验不够,其能源相关的勘探等技术无法与国外大型跨国能源企业(如:康菲、道达尔等)相比,被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再加上中国许多设备没有国际认证,而“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对进口设备有一定要求,因而中国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对“中国制造”设备进行转换,这无疑加大了中国企业的成本。
中国投资企业在制度上习惯于国内的制度,而国际上对于环保、劳工权益和反贪污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规范,这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在与沿线国家合作时存在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导致合作国家的指责,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形象(孙俊成和江炫臻,2018)。
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选择合作国家,加强自身石油储备
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中国在进行能源合作时,尽量选择低风险国家。由于中东和非洲不同地区政治稳定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时,尽量选择如:以色列和阿联酋这种低风险国家进行深度合作,而对于高风险国家,应当采取多援助的政策。
由于地缘政治风险有着不可控因素,而我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其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6%,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自身的石油储备(仝秀华,2003)。将已探明储量但暂不开采的油气田和已开采的油气田封存储备,作为我国石油的战略储备,减少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提高石油的自给能力。
(二)加强大国之间合作,消除俄罗斯的疑虑
面对大国博弈导致的政治环境复杂化问题,我国应该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加强沟通和联系。对于美国,中美双方应当站在彼此的利益诉求上,积极地进行政治沟通,加强美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减少两国的分歧(王郁,2015)。
对于俄罗斯,在深入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进程中,表明中国无政治目的。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加强中俄合作,完善能源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互利双赢。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媒体报道宣传等方法,加强中俄的文化交流,建立文化交流长效机制,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增强两国人民情感。
并且加大大国之间的合作,对于打击恐怖主义、平稳能源价格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共同的利益。
(三)建立“中国制造”国际标准,规范企业行为
对于中国许多设备在出口时,由于规格的“非标准”而增加的许多不必要的制造成本,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建立“中国制造”的国际标准,将中国设备与国际规格接轨,得到国际认证,减少制造成本,使中国在国际标准化制定中有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投资企业,走出国门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为了增加中国的价值认同度和文化信任度,中国企业应当具有法律意识,树立起民族品牌形象,规范企业行为,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主动了解当地的环保政策,承担社会责任,全力维护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清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15).
[2]王建忠,李富兵,黄书君,景东升,樊大磊,白羽,颜春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合作进展与合作建议[J].中国矿业,2019,28(02).
[3]崔守军.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模式的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0(11).
[4]林建勇,蓝庆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S1).
[5]郑腊香,张卉,肖远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新能源合作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28(05).
[6]曾兴球.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遇与挑战[N]. 中国石油报,2018-08-07(006).
[7]孙俊成,江炫臻.“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现状、挑战及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8(10).
[8]仝秀华,杨家笠.试论石油战略储备[J].中国能源,2003(08).
[9]刘彦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俄经济合作:新趋势、挑战及应对[J].国外社会科学,2017(03).
[10]刘彬,张懿,朱甜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問题探究[J].东南亚纵横,2018(05).
[11]邬龙,孙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8(11).
[12]王郁.“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资源合作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2015(20).
[13]《“十三五”能源规划》.
[14] 《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
作者简介:刘义萌(1997.9—),女,汉族,重庆人,学士学历,学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蔡红宇(1997.1—),女,汉族,重庆人,学士学历,学生,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收敛性分析”,(项目编号:20181063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