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菁
一、潮汕英歌舞简介
英歌舞又称“英歌”“秧歌”“因歌”“鹰歌”,流行在粤东及闽南地区。英歌舞是汉族具有男子群体舞风采的民间舞蹈,始于明朝中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它涉及人物主题,以《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为内容,是一种集中武术、舞蹈、戏剧为一体的民间舞蹈。
二、潮汕英歌舞艺术特征
英歌舞具有大阵势的广场舞蹈形式,独具特色,其场面恢宏,画面多样,其参与者众多,普及面广,充分显示出英歌舞的社会性、群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涉及到的道具棍槌,耍之轻巧,要求舞者技艺娴熟。英歌舞舞姿刚劲,节奏强烈,颇为壮观具有阳刚、稳健之美、粗犷、彪悍之美,英歌舞的美学特征,表现在风格质朴,刚健豪迈与敦实方面,是力的表现、美的展示。英歌舞从节奏张力中带给人们以审美满足,其精、气、神劲头足,动作语言简练,庄重而壮丽,可以描述为英歌舞舞出了中华民族之魂,充分说明粤东劳动人民创造文化的深厚积淀。
(一)团队协作舞蹈
英歌舞是群体舞蹈表演,英歌舞队员从组织、传授、训练到表演,必须严格服从指挥,掌握动作,表演时才能做到动作整齐划一。
1.对打合作,英歌舞主要动作形态为对打,动作多以4-8个8拍为一组,槌的打击部位集中在头、胸腹等部位。击打的目标简扼集中,击打动作短促有力,变化敏捷,气势凛然,极具表现力。
2.英歌舞按一定规律组成队形和进行移动调度。在整体上形成了稳定、厚重和舒展、流畅的对比,编排布局错落有致、变化自然。团队协作符合新课标中教学活动内容,课堂英歌舞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团队和协作精神有很大作用。
(二)耍槌之巧
英歌舞表演的主要器械是一对短木槌,称“英歌槌”,击打手中的木槌是最基本的动作元素,槌的直径约3.5cm,长约32cm 的圆形短棒,舞槌者运用木槌,以击槌、旋槌、甩槌、对槌、背槌、抱槌、镖槌、撩槌、直插槌等方式耍槌。[ ]槌的运用是舞蹈中很出彩的一部分,槌的使用可以充分锻炼每一个手指的灵活性,通过对手指的训练,促进对大脑的开发,因此学习英歌舞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舞槌的碰击声能让人体会到振奋、激励和豪情,积极向上的能量,从而起到一定的身心教益作用。
三、潮汕英歌舞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资源的优势
(一)非遗潮汕英歌舞的自身优势
1996年文化部命名潮陽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艺术)”,1997年英歌舞这种艺术形式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01年,潮汕英歌舞成功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 5月,国务院公布普宁英歌、潮阳英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是对英歌舞艺术价值、文化地位肯定,也是对更好研究、保护和发展英歌的鼓励。
(二)英歌舞引入课堂地域优势
英歌舞颇具特色,它扎根于岭南,又吸收融合了中原和周边文化的特点。对于生活在岭南地区的我区师生来说,得天独厚的实地生活环境,为了充分利用英歌舞地域特点,我们采取了发挥地域优势和本校资源相融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英歌舞教学体系。采访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英歌舞专家和传承人杨汉泉副馆长,以及英歌舞课题学校和平东小学音乐教师马晓纯,采访城郊学校的马楠、姚欣哲同学,学习收集岭东宫传统英歌舞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利用当地音乐资源边听取和收集专家意见,为英歌舞的研究论文形成基本研究思路和框架;让我们更具有对本土文化进行学习和深入挖掘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思想和个性更加独立,英歌舞是一种激发内在情感,健康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具有正能量的舞蹈种类,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增强凝聚力、提高学生民族情结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非常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课堂实践意义
(一)形成开放和发展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1.沟通与协作,任务驱动式探究的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综合考察中,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和沟通,主动探究,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获得发展,利于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现象。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有组织的阶段性采访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答案,达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2.提高学生的五种能力
通过音乐探究活动,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二)丰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校本教材的建设实现以英歌舞为切入点,结合特有的潮汕文化确定课程目标。教材的编写既要做到保留英歌舞的原生态特色,突出其非遗价值,并深度发掘其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教学素材。其次,要突出教材的实践价值,保证其操作性和实践价值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规范有序。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课堂实践将英歌舞资源引入中学音乐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基础音乐课堂是民族舞蹈进入学校音乐教育,落实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渠道,实践证明通过英歌舞学习,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形体审美和艺术修养;还建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学生和教师在研究活动中共同完成了观念和认识的转变,共同构建了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衍生了教育价值。
基于此,学校要对地方艺术文化的引入给予高度重视,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引导学生认识地方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的情感,将英歌舞与初中音乐教育无痕融合,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