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环境适应及融合

2019-10-21 20:54武玉伟
信息技术时代·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山姆跨文化交际

武玉伟

《纽约客@上海》(2012)就描述了美国律师山姆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上海后的一段经历,对于我们了解在不同于本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1、电影剧情

由美籍华人夏伟编导的《纽约客@上海》,故事讲述的是雄心勃勃的纽约律师山姆突然被上司要求来上海拓展业务。尽管律师山姆徒有一张亚洲人而孔,但对中国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极大的偏见。由于山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足,为人做事亦然美国作风,差点丢掉工作,还伤了对他具有好感的女孩。最终,通过各路神通和爱心人士的出手相救,山姆识破了层层的危险机关,联合众多盟友开始在家乡的第二次创业。

2、跨文化适应

美籍韩裔跨文化学者Kim对跨文化适应做过较为权威的界定。她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交际个体通过对新的、不熟悉的或变化了的文化环境的重新定位,与这些环境建立或重新建立起相对稳定、互利和功能健全的关系”[1]。

2.1跨文化适应理论概述

20世纪初,由美国人类学家Robert Redfield}Ralf Linton和Me1vi11e Herskovits组成的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首次明确了文化适应的释义: 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在连续解除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两种文化模式的变化[2]。此种定义能够反映当时美国其他学科的文化相对论,并且批判了种族中心主义,因此该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2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式分析

Oberg的U型模式该模式在 1960年提出并且得到广泛运用。Oberg认为一个文化模式己经形成了的人在适应另一种文化时,其过程必然是曲折蜿蜒、跌宕起伏的,必然经过挣扎才能适应新的文化。他将文化适应者所经历的情感适应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honeymoon),即适应者尚未进入新的文化之前,对陌生文化抱有的期待和兴奋之情;危机期(crisis),即适应者进入了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对新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现实并不如先前想象那般美好,因此而沮丧;恢复期(recovery),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适应者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逐渐找到方法应付新的文化,在情感方而的创伤也慢慢恢复;适应期(adjustment),经过长时间的滚打摸爬,适应者己经开始熟悉当地文化风俗,开始学会欣赏其独特的一而,并且可以在社交方而做到轻松自如[3]。

这一跨文化适应过程我们可以用图1来表示:

Sam是个有着中国人面孔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公司派他到上海出差。当Sam 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没有表现的很兴奋,而是脑海中呈现一个农民在田地里抱着一只老母鸡的画面。不像其他对中国完全没有了解的旅居者,Sam没有对上海充满兴奋期待的感情。他所认为的中国是落后的,他本身就不喜欢排斥的,所以他没有经历蜜月期。在老板的命令下,他无奈的飞去了上海。然而,到了上海后他不懂中文,不懂中国的文化,各方面的碰壁,他进入了危机期。他在中国生活的不适使他很苦恼。他意识到自己的美国作风伤害了帮助他的助理芳芳,他去芳芳家重新雇佣她。在好友的帮助下,Sam逐渐适应在上海的生活,事业上也逐渐蒸蒸日上。他进入了恢复期,已经慢慢拜托了那些困扰。最后,他找到了真爱,也通过好友出手相救,识破了层层的危险机关,联合众多盟友开始在家乡的第二次创业,他已经进入了适应期,可以很好的在上海生活并有自己的家。

3、对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的分析

Sam最初没有主动去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文化习俗,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这些误解、偏见甚至歧视都是以他个人片面、主观、错误的信息为基础的,这使他必然遭受较强烈的文化冲击和跨文化的不适应。

山姆因楼上有巨大噪音,他竟然拿出名片让阿曼达去告诉楼上的人,阿曼达告诉他这样行不通,他却毫不理会。山姆不了解中国的饮茶之道,然把茶叶吃到了嘴里,闹出了笑话。此外,王给力一边大声吃着面条,一边听山姆介绍自己遭遇的困难,同时餐桌上又陆续坐下了其他六人,王给力对此坦然接受,而Sam非常反感,觉得自己的隐私遭到威胁。

此外,在价值观方面Sam也有很多困惑。马库斯要求山姆在所有人之前准备一份采购合同时,山姆觉得采购合同需要时间太长,建议准备许可权协议,他想钻空子以最低的价钱得到手机许可权,结果遭到芳芳的反对,但是山姆还是坚持己见,责备芳芳。芳芳為了集体的利益据理力争,对于身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至上、对集体采取有限奉献的山姆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4、结论

《纽约客@上海》作为一部电影,较为忠实地反映了主人公Sam到中国后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经历的迷茫、痛苦及接受和适应后的自如和坦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接受,用包容的心面对,才能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自己收获很多。

参考文献

[1]Kim.Y.Y.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Thousand Oaks.CA: Sage Publications,2001: 31.

[2]REDFIELD R,LINTON R,HERSKOVITS M.Outline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36,(38) : 149-152.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力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会科学版),2010,(5):45-52.

[5]王宝.跨文化适应研究文献简要综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5):105-107.

[6]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1,(4):44-49.

[7]张美伦.跨文化交际学核心术语acculturation探析[J].江苏外语教育研究,2014,(4) :66-69.

猜你喜欢
山姆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糊涂的维修工
猜猜我有多爱你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