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洁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新的需求,演艺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旅游演艺业成为新的趋势。旅游演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学术界关于旅游演艺研究最早的一篇文献《“蜀凤”<蜀魂>双星辉映》,文章中仅提出了旅游演艺这个概念,真正的研究在2005年才开始。旅游演艺最初的表现形式——主题公园内的文娱表演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相较而言,旅游演艺的提法和研究都比较滞后。近年来,旅游演艺日益成为研究重点,学者们从旅游演艺的概念、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旅游演艺 概念 分类 研究方向
一、旅游演艺的概念与分类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初是从对主题公园演艺活动的研究开始的,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主题公园文娱表演”,之后还有旅游演出、旅游表演、舞台表演等不同提法,直至近几年,旅游演艺的提法才较普遍。有关旅游演艺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目前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张永安是较早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指出旅游演艺是指在主题公园内开展的由专业演员围绕一定主题演出的艺术表演形式。李幼常认为旅游演艺是指在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现场以及其他演出场地上演的,以表现该地区独特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或演出活动。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对旅游演艺概念的定义,认为旅游演艺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在特定场所吸引游客观赏并参与的表演,是旅游业和演艺业相结合的产品。
对旅游演艺类型的研究:由于研究出发点不同,划分依据不同,旅游演艺类型划分结果也不一致。徐世丕把旅游演艺划分为山水实景演出型、民族风情展示型、文化遺产演绎型。李幼常把旅游演艺划分为广场类、实景类、剧院类、宴舞类。胡娟认为,旅游演艺产品包括大型实景演出,民族民俗展示,艺术表演,特色互动旅游演出,纯商业性驻场演出活动。总体而言,比较全面的划分是中国旅游报上的6种旅游演艺产品划分:山水实景类、景区综艺类、巡游类、剧院类、各地巡演加驻场表演类、宴舞类。
二、旅游演艺的研究方向
现阶段,国内关于旅游演艺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与创新、旅游演艺发展、旅游演艺品牌、旅游演艺营销策略与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研究。
(一)产品开发与创新
黄林从旅游产业和演艺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模式、过程等角度对旅游产业和演艺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加以阐释说明。李广宏等通过对《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演出内容、开发背景、地域文化、运营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了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相关经验及启示。伍鹏构建了“主题公园+旅游演艺”模式。孔令峰指出,随着全息影像科技不断融入到旅游演艺中,形成了新的演艺形态--全息旅游演艺。
(二)旅游演艺发展
王玉通过《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研究,进而分析了我国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现状,对我国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度分析。黄炜(2018)构建旅游演艺产业内生发展测评的动力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人才因素是最核心的驱动力;技术因素起持续推动作用;资源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产业发展的协同性驱动力;产业因素是产业发展的强制性驱动力。
(三)旅游演艺品牌
罗曼丽在对我国旅游演艺产品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宋城千古情》和《印象·西湖》的品牌建设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其成功经验,对未来旅游演艺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出了发展对策。舒晖借鉴了国内外成熟品牌的个性量表,设计出旅游演艺品牌个性量表,以张家界的旅游演艺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演艺品牌个性变量和游客忠诚度关联度较高,对游客忠诚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四)旅游演艺营销策略
宋云等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将旅游演艺当做是旅游业内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分别从目标定位、平台选择、营销模式和特色等四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温芳等首先总结出新媒体营销的概念及其特点,并为《夜泊秦淮》转变营销观念,采取新媒体策略提出了建议。王珏针对我国的旅游演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营销策略。
(五)游客感知和满意度
焦世泰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构建了评价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萃取出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的因素,以此来解决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管理和营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杨姗姗等通过建立感知量表,从演艺形式、演艺内容、演艺服务、演艺环境等4个维度进行桂林《象山传奇》的游客感知研究。张颖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出发,以广东土楼全景剧场秀《家·源》为案例,对游客体验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单延芳从演出的魅力性、真实性、互动性、知识性、体验性5个方面进行了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满意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