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校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19-10-21 16:57吐尔洪·托合提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

吐尔洪·托合提

摘 要:现在由于许多家长工作忙碌,照顾学生时间少,或者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力能力等许多原因,有许多的家长会选择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寄宿。那么对于寄宿生来说,除了学习习惯以及道德修养之外,良好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的文章将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寄宿生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两方面为主讨论寄宿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关键词: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在关键期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的是个人的整体休养。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外在品质,还能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虽然家长选择让学生到学校寄宿,但是也并不能松懈对青少年的教育,只有在这个阶段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教师以及身边学生表率做好带头作用,在关键时期让学生先产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2.适应整体生活

学生一旦到学校开始寄宿生活,就脱离了原来自己家中的生活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身边舍友及同学都是日常生活行为不同的人,而这时学生必须学会适应期进行整体生活,不能在我行我素,像家中一样。而在群体的生活中,具有良好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大多刚刚脱离家长的掌控,而身边的同学大都和自己一样,刚刚自己一个人生活,生活能力大度不太强,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这时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就可以在生活中营造一种自己舒适的生活氛围,还可以在生活中起好带头作用,优化与舍友之间的相处。

3.提高生活能力

寄宿生活是一个逐渐自力的过程, 学生要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脱离了有父母家长帮助的舒适圈,而独自面对日常生活起居,同学之间相处等问题。寄宿生没有了家长的日常照顾,不能在只关注学习,还需要注重自己的饮食、日常起居、休息、交友、劳逸结合等。进入到寄宿生活的学生就像是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家,学生要学会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我自己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等于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能力,使自己更加适应寄宿生活。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能力,不仅对眼下的寄宿生活,也对日后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1. 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寄宿生大多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这个年纪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刚刚进入到寄宿生活的他们,生活习惯不仅决定了当下的寄宿生活模式还决定了未来的生活。所以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培养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这个关键时期,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和示范,给学生未来的生活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家长的日常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从小家人的生活习惯,会对学生的寄宿生活产生重要的起始作用。虽然学生即将开始寄宿生活,但是家长的日常的引导和叮嘱会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家长可以在学生开始寄宿生活前在家里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让他们模拟在学校中一个人的生活。例如,从早晨起来让学生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收拾好房间卫生,自己出门购买早饭,让学生自己清洗换洗的衣物,多给孩子讲解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中与邻居、同事的相处事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析想法与意见,多多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相处,使孩子更好的适应和同学一起的、从零开始的寄宿生活。

3.教师正确的监督引导

学生一旦脱离了家庭在学校开始了寄宿生活,就暂时没有了家长的督促与指导,在学生这阶段的行为养成中,教师就是学生生活的领导者、监督者与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意识,还要监督学生正确的生活行为,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1)教师应该关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

学生离开家长而独自到学校开始寄宿生活,生活上一定会有许多的不习惯与不适应,心理上也一定会有相应的恐慌与不安。这时就需要教师不仅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学生,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多关注他们的生活上产生的问题,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多多关心他们心里上的不安,多与学生谈心,抚平他们的恐慌,在新环境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教师应该合理的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生活行为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像是每个家庭中,虽然不一定成文但一定会规定一样。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生活習惯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制定一个固定的规矩,让学生在服从这些规定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在形成这些规定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不能过于强硬而让学生感觉到疏远,应该正确的、有爱的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规定,并且自愿的按照这些规定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为了避免学生在打扫宿舍内务方面之间进行争端,让每个宿舍自行推选出一位宿舍长,在推选宿舍长的时候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能自行决定,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然后要求宿舍长安排出一张值日班表,教室也要亲自过目来确保值日表的公平公正性。这就是再具体事例上制定一定的规则来首先避免争端,在使学生形成规律的日常行为规范。

3)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教室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只在口头上形成规定或者督促引导,而是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带领学生。例如,在新学期开启之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日常生活讲解,给他们罗列出日常生活方面、卫生方面、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且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学生宿舍进行大扫除,从起床之后整理内务的顺序,到打扫宿舍卫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学生进行一一的实际操作讲解,教学生正确的整理内务方法。

4.学生表率做好带头作用

教师尽管与学生之间再亲密,但是教师毕竟作为成年人,对于学生思想的理解等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代沟,这时教师就不能忽略了学生同龄人之间的带头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心里非常敏感的时期,当他们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尽管教师是出于关爱之心的对他们进行引导,也很有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被批评教育,从而产生封闭自我或者叛逆的心里,反而答不到引导的效果。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本来年纪相仿心理就比较相近,再加上的青少年好胜心都比较强,如果有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被教师评为学生表率,其他学生就会自行向这位学生看齐,从而优化自己的生活习惯。而学生表率如何的评定,就需要教师做好正确的思考与正确的评定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再学生同意的条件下,对学生的个人内务进行拍照,然后开展主题班会,根据照片进行全名不记名投票评比,由学生自己来评选出,他们认为应该作为内务方面表率的同学,教室在全体学生面前宣布此学生为表率学生,公开给予他荣耀,并且鼓励他在生活上多多帮助其他学生,根据学生之间的对比,学生一定会争做表率,再加上优秀典范同学的帮助,学生的内务方面一定会有所加强,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这就是学生表率可以带来的优秀带头作用。

在住校生开始寄宿生活,首先需要让他们明白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其次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在家长的引导、教师的教育、督促、教师以及身边学生的典范行为带领下,学生会逐渐明白良好规范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田江萍,周爱保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一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手行为训练的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77-79.

[2]吴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学校干预研究一-基于JG职业学校在校生的调查[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1):9-11.

[3]高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小学为例[J]西南大学:2014(04).

猜你喜欢
住校生良好生活习惯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住校生班主任的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