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华
摘 要: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培养2.0意见”颁布实施,培养卓越小学科学教师是基于此的一重大的举措。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把“学”“能”转换放在突出位置。构建学院、地方政府和基地校(区县)三位一体维护体系;做实教学实践,搭建服务平台,把卓越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推向更新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也逐渐进行改革,原来小学阶段的自然课由小学科学进行代替,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米勒作为国际公众中心的主任,他认为科学素养不仅仅只包含科学知识,还应该由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组成。首先,对科学这门学科的专业术语和对科学学科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其次,在科学研究中对研究过程与方法的知晓程度;最后,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人类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米勒的这个观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些国家在研究调查公众科学素养时也会把它当成理论依据。我国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界定是: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生活中所必须的科学知识、思维方式,及对科学这门学科的理解,思考问题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能够应用所了解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卓越小学科学教师概念界定
一直以来,我们把培养“高端教师”“四有教师”放在首要位置。教育部在2010年联合行业协会实施了以培养创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分别推行“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和“卓教教师”三大计划。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计划培养2.0意见”颁布实施,“卓越小学科学教师”正是基于“卓越教师”计划的一部分。“卓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越小学科学教师就是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科研、科技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超出一般的科学教师。因此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具有明确的阶段性和实践性。就国内对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研究来看,可以借鉴的成果并不丰富。一般来说“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成长都经历以下五个阶段,即“学习技能”“学能转换”“实践悟‘道”“培训升级”和“卓越教师”等五阶段。师范教育是“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启蒙之所。
2、提升科学素养的策略
2.1利用多方资源,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强调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课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避免灌输式教学。科学方法维度分析可知目前小学科学教师基本能够熟知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如何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还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可以利用多方资源,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慕课、爱课程等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专题培训,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在转变理念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最后充分利用教研室的资源,进行磨课、听课和授课,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自己的课,把脉问诊,找出差距,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
2.2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凸显能力培养理念
在传统的课堂上,师范教育太看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就忽视了教师专业的目标———师能培养。卓越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极强的理解教材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是知识灌输能够解决的,必须在师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来培养。深入小学科学课堂,了解教情、学情。教师专业应开展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STEM”融合課堂的观察、调研。掌握真实情境中的“探究学习”“探究教学”的基本形态,并在教师专业课程中呈现,让教师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样学样”,只有这样才能能摆脱空洞的说教模式。实践阅读,提升能力。作为卓越的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能够读懂教材,还要能揣摩编者的意图,融会贯通教材和课标。读懂就是要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整合表达。这种能力的欠缺是目前教师专业学生的普遍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留给学生读书整理的时间、空间。教师的功夫着力在交流、点评和引导上。开设“科普阅读课程”,精准指导阅读实践。开展“读书演讲”沙龙一样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搭建实践、展示的平台。
2.3联系实际
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要联系实际情况,要培养小学科学教师驾驭实验课堂的能力,在推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在做科学实验前,教师要在课前就把实验器材全部准备好,以及相关课件制作完成,要明确告知学生在实验课进行动手做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要学会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教师要掌握每个实验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条件下,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并且知道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设计一些开放的实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科学探究的良好环境。
2.4坚持主动学习,夯实专业知识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必须始终坚持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教师应对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只有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和一般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只有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完善,才能培养出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另一方面,科学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坚持主动学习,多阅读科学相关书籍和新闻报刊,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完善自身知识的结构,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结语
相信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师定能认真理解新课程理念,并掌握新课程理念,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每一位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孟祥丽.凝聚世界尖端人才引领前沿学科的学术特区[J]中国材料进展,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9-60.
[3]曹丽丽.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