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工艺

2019-10-21 16:09李映潭宋鑫张坤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李映潭 宋鑫 张坤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钢筋工程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要工序之一,对建筑结构承载力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笔者结合这几年工程实际施工经验及规范要求,就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中原材料(常用热轧钢筋)控制、钢筋储存、钢筋下料构造要求、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钢筋安装工艺、施工过程中主要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原材料控制;构造要求;下料;除锈;调直;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重要工序之一,对建筑结构承载力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笔者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钢筋工程中原材料控制不严格、钢筋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工艺不正确,会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性、增加材料用量、影响结构外观质量,对后续消除、降低这些影响,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不利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控制。在此,笔者就钢筋工程工艺做简单总结,为后续钢筋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一、原材料控制

(一)对供货商的资质进行评审,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二)热轧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并应按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重量≤60t。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筑方法得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但各炉号含碳量之差≤0.02%,含锰量≤0.15%。

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能有裂缝、结疤和折叠。当钢筋按实际重量交货时,应随机抽取10根(6m长)钢筋称重,如重量偏差大于允许偏差,则应与供应商交涉,以免损害项目利益。

从每批钢筋中随意抽取两根钢筋,每根去两个试件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包括伸长率、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冷弯试验。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下表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作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

(三)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二、钢筋的储存

进场后的钢筋和加工的钢筋要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砌砖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钢筋集中码放,场地必须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的钢筋应及时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三、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包含钢筋配料、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等工序。

在现场设置钢筋加工区、原材料及成品钢筋堆场,工程上所有钢筋宜在加工区加工,运至现场绑扎。工程技术人员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按分部分项工程提前编制好钢筋配料单。按钢筋配料单将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分类编号堆放并挂牌标识,防止不同品种钢筋混在一起,便于发放和领料。

(一)钢筋配料

1、钢筋配料以构件配筋图为依据,先给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配料简图并进行编号,后按配料简图及构造要求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2、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纸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确定搭接方式后,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3、钢筋配料计算完毕,填写配料单,钢筋配料单和料牌,应严格校核,必须准确无误,以免返工浪费。

(二)钢筋除锈

钢筋在使用前应清除干净表面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在焊接前,焊点处水锈应清除干净。

一般常用钢筋的除锈途径:一是钢筋调直过程中除锈,适用大量钢筋的除锈较为经济省力;二是电动除锈机除锈,对钢筋的局部除锈较為方便。此外,还可采用手工除锈(用钢丝刷、砂盘)、喷砂和酸洗除锈等。

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的氧化铁皮鳞落现场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妈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或剔除不用。

(三)钢筋调直

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细钢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的压紧程度。

1、调直模的偏移量(见调直模安装示意图下),根据其磨损程度及钢筋品种通过试验确定;钢筋调直的关键因素是调直筒两端的调直模是否在调直前后导孔的轴心线上。如果发现钢筋调得不直就要及时调整调直模的偏移量。

2、压辊的槽宽及压紧程度要做到既保证钢筋能顺利的被牵引前进,而在被切断的瞬间钢筋和压辊间又不发生打滑。

(四)钢筋切断

1、将同规格钢筋按配料图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头,减少损耗。

2、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为

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3、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5.钢筋弯曲成型

1、受力钢筋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箍筋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在满足弯曲成型构造要求时,同时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一般结构不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箍筋弯后的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四、钢筋绑扎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进行钢筋绑扎,其中22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常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控制。

钢筋绑扎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及箍筋配置要符合规范要求。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一)基础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垫层→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板下层筋放置马竟→绑扎上层横向筋→绑扎上层纵向筋→焊接支撑筋。

1、绑筋前进行垫层清理,不得有杂物,然后弹好底板钢筋的位置线,同时弹好上部结构定位线,并摆放下层钢筋。

2、钢筋网的绑扎。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3、为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间距离,上下层筋之间用凳筋架立,凳筋高度=板厚-2倍钢筋保护层-2倍钢筋直径,可在钢筋车间焊接成型,马凳筋@ 1000*1000mm。

4、马凳筋摆放固定好后,在马凳筋上用粉笔划出上层横向筋位置线并绑扎好,然后开始绑扎上层纵向筋,待纵横向筋绑扎好后,立即点焊上下层钢筋支撑筋。与下层钢筋相同,上层钢筋不得跳扣,分段连接,分段绑扎。

5、底板钢筋上、下层接头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错开。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根据划好的上部结构位置,将上部结构主筋插筋绑扎牢固,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

7、钢筋绑扎后应随即垫好垫块,在浇注砼时,由专人看管钢筋并负责调整。

(二)柱钢筋绑扎

1、根据图纸要求,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上层伸出的搭接钢筋上,然后立柱子主筋,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定位“标志杆”刷红白油漆标识箍筋间距。将己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十字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的相交点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2、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不得小于15°。

3、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4、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5、柱筋砂浆垫块或塑料卡保护层应绑在柱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

(三)墙钢筋绑扎

1、先立2~4根竖筋,与底板插筋搭接绑扎,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扎其余横筋。竖筋搭接部位及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墙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 (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 12mm),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撑铁可用直径6~10mm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间距约为1m,相互错开排列。墙体钢筋采用梯子筋定位,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钢筋直径和布置方式、间距均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外皮绑扎砂浆垫块保护层。墙体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3、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调整,加设墙筋定位器,在搭接处绑两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四)梁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支梁底模→在底模划箍筋间距线→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及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及主筋并绑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放置保护层垫块→安装梁侧模。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1、梁的受拉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处,受压钢筋接头应在跨中区(跨中1/3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5d区段内(且不小于500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2、在完成梁底模板并通过验收后,即施工梁钢筋,按图纸要求先放置纵筋再套外箍,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以上短钢筋,以保证设计要求。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3、框架梁接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梁顶面主筋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之用。当梁筋绑好后,立即放置砂浆垫块于梁纵向受力筋下,间距1000mm.

(五)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杂物→在模板上划主筋、分布筋间距线→先放主筋后分布筋→下层筋绑扎→上层筋绑扎放置马凳筋及垫块。

1、绑扎钢筋前应修整模板,清理模板上垃圾杂物,用墨线弹出控制线,用粉笔在模板上标出每根钢筋的位置。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待底排钢筋、预埋管件及预埋件就位验收合格后,方可绑扎上排钢筋。

2、钢筋采用绑扎搭接,下层筋不得在跨中搭接,上层筋不得在支座处搭接,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绑牢,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180°弯钩。板钢筋网的绑扎施工时,四周两行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叉扎牢,邻绑扎点的钢丝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右左扣绑扎)。下层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向上,上层钢筋90°弯钩朝下布置。为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间距离,上下层筋之间用竞筋架立,竞筋高度=板厚-2倍钢筋保护层-2倍钢筋直径,可现在钢筋车间焊接成型,马凳筋@1000*1000mm。

3、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板按1m的间距放置垫块。

五、结语:

掌握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技术及工艺后,能引导施工人员正确、快速的进行钢筋工程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避免因钢筋工程施工不当而返工引起的人材机消耗及工期的浪费,为项目顺利实施莫定基础。

以上内容存在不足或欠妥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赐教和谅解,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