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心雕龙》中的古代文论思想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体现

2019-10-21 14:48许晓琳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张艺谋

许晓琳

摘要:《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论述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随着时代进步与读者认识水平的提高,书中的古代文论思想已逐渐应用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研究。本文重点探析《文心雕龙》中的部分思想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并以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关键词:文心雕龙;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1991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此片依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讲述了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庭变故被迫嫁给富商陈佐千做四姨太,从此卷入了陈家大院内女人间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的“战争”的故事。

该片获得了一系列国际级荣誉,并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第五代导演的强烈叙事特点与美学风格,恰好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中的某些思想。

一.“定势”观在影片中的体现

《文心雕龙·定势》篇云:“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不同内容的文章写作手法也各有变化,但无不是依内容来确定体质并形成文势的。

“定势”观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选景。小说的地域背景是细腻婉约的南方地区,而张艺谋却选择了高墙大瓦的山西乔家大院作为摄影基地,并将院落拍得阴森恐怖,以塑造森严封闭的空间环境。

中国疆土辽阔,不同的地域环境造成了人物不同的个性气质、心理状态乃至命运抉择。可见,故事的整体基调限制了风格的选择,对影视创作而言,影片风格的选择务必要依故事的走势仔细斟酌。

二.“夸饰”观在影片中的体现

《文心雕龙·夸饰》篇云:“故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自古以来,但凡涉及到声音形貌的文章,常用文辞和夸饰的手法来表现。

与《菊豆》中色彩斑斓的染坊作用相似,作为电影艺术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灯笼”的戏码便是最典型的“夸饰”,这是关系到故事发展的剧作因素——哪院点了灯笼,哪院的女主人就得恩宠。红灯笼是陈家身份地位的标志,为了这所谓的“荣耀”,大院里的女人们才会倾其一生地明争暗斗,否则便没有生存空间。张艺谋把红灯笼的戏做足、做透,才使得影片的形式感达到了极致,更使得故事的推进顺理成章。张艺谋对“大红灯笼”的着力塑造,得益于他对“夸饰”手法的巧妙把握。

片中“夸饰”手法的另一点体现,就是对老爷陈佐千“幽灵”般的处理:没有面部特写。因为故事的着眼点是陈家的妻妾们,至于“谁”是男主人,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地位及其对妻妾们的绝对权威与压制。如果说张艺谋对“大红灯笼”的强调是一种“加法”的夸饰,那么对男主人公的处理便是一种“减法”的夸饰。可见,影视创作要善于调动各种因素,运用“有”或“无”的夸饰,以此对主题思想进行充分的艺术表达。

三.“物色”观在影片中的体现

《文心雕龙·物色》篇云:“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描绘人或事,应联系景物与心情而斟酌。

影片中地狱般的“死人屋”中曾处死先辈的几个姨太太,处死梅珊的情景又被颂莲看到,颂莲因而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并发了疯。可见,这一景物的设计就是影片中的一个关键意象线索,这种恐怖氛围和宿命阴影的营造体现了陈家大院妻妾们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导演对身处封建时代的女性们的悲悯与关怀之情。

《物色》篇提出了“情与物迁,辞以情发”的思想。电影更应注重情与景的结合,充分运用视听手段来展现景或物的特质,使观众更易感知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四.“附会”观在影片中的体现

《文心雕龙·附会》篇云:“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附辞会义,即安排文辞章句配合文义以行文。

与文学创作相似,影视艺术也有自身的结构要求。张艺谋对象征形式的追求不仅反映在他对空间(取景地)的选择上,也表现在他对时间的处理上。电影中用黑底红字划分出了时间段落:“夏-秋-冬-第二年夏”。导演故意避开了春天的举动是让观众明白,陈家大院是没有生机的地方。这不仅创造了极致性的象征效果,也为全片的叙事结构奠定了基石——

其一,导演用季节的更替展现一年中时间的推进,从每个季节中摘取几个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事件进行拍摄,使影片中心思想的表达更为集中。其二,颂莲在夏天嫁入陈府,在秋天逐渐陷入妻妾们争宠的是非,在冬天目睹了梅珊之死而发疯,短短一年,陈府这座深宅大院就将一位原本热情四射的青春女子摧残至如此地步,由此,导演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得到了更加强烈的表达。其三,第二年夏天,陈老爷新娶了第五位姨太太,颂莲变为前任妻妾;颂莲见识过梅珊的死亡,五姨太亦目睹了颂莲的疯癫,这显然暗示着这位五姨太也即将步入颂莲的后尘,没有尽头的争斗在这座封闭的深闺大院中循环上演,命运的轮回结构由此构建。

艺术创作过程与写作过程类似,定需明确意旨与内容、顺序与节奏,方能“附辞”。当下出现了一些叙事结构较为糟糕的影片,其编导美其名曰“后现代”、“解构”云云,观众却看得云里雾里。须知电影的本质还是要讲故事的,影视创作者务必要将作品的结构打扎实,即便要运用创造性的结构,也要使其服务于故事的完整讲述与情感的准确表达,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个人的理想意象与风格。

结语:

《文心雕龙》虽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仍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富有卓识的巨著。本文将该书中部分思想精华应用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分析,旨在启发影视研究者及从业人员的跨门类研究意识,以期我国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苏童.《妻妾成群》.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张艺谋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