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靖
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中国山水画艺术源远流长,在审美情趣、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智慧与道德伦理,是历史文脉的生动呈现,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產,是民族的根与魂。
关键词:山水画 意境 野趣
白晓军,1959年生于广西桂林,回族。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4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著名画家黄独峰教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一个在漓江边成长的画家,白晓军的山水画审美视角与艺术表现与其他的画家大有不同,其艺术成就在现代中国山水画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在岭南地区。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从各个方面分析白晓军的绘画特点,去探索白晓军绘画的意境与精神。
一、白晓军“野”与“寒”的画面意境
1、雄浑的气派和盎然的野趣
关于“野趣”,白晓军是这样来解答,他戏称自己的作品是“中国画中的野文化”。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在追求山水画中的“野”味儿,并不是某些画家的那种没有文化的“野乱狂怪”,而是山野之野,田园之野、乡村之野,因此自有一种山林山村山野的自然之气。在用笔用墨上,他也从“野”字诀出发,画中多用刚硬苍劲的线条和浑厚沉雄的彩墨,绝不纤弱秀丽,不浮夸媚俗。观察白晓军的画,野气怏然,生机郁勃。
清寒意境的酷爱和迷恋
“寒”是白晓军很喜欢表现的一种意境。这与他久居桂林,喜欢秋冬时节桂林的斑斓色彩有很大的关系。《寒月无声自有诗》、《临江寒树晓生烟》、《秋林霜重》、《高秋图》、《秋染瑶山》、《雪迷山村》等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得出他对清寒意境的酷爱和迷恋。这种清寒意境就像一曲古琴的悠远琴声,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深处,或深或浅地穿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
3、简约清新及苍茫雄厚的反差
4、在他的《暮归》一图中,寥寥数景,看似简单,却深思熟虑:画中意象虽未用彩色点染,却注重墨的五色变化。画作主题简单明了,描述了远山缥缈、柳枝摇曳的背景下,两只耕牛趁暮色归去,却又留恋水潭,不愿离去。柳条随风恣意摇曳,线条刚劲有力,让定格的画面却也有起风的动态之感;耕牛虽是中国传统写意表达手法,但在水面上白晓军也画出了它们的倒影,使画面更加生动有韵味。这类作品代表其中一种风格。
《苍茫山谷意幽深》这幅画是其另一种风格的体现,正如作品名称所表达的一样,他想要表现的是一种山谷中苍茫和雄浑的整体意境。画中呈现的意象多用传统笔墨表达:连绵的远山、幽谧的老林、苍茫的山谷、硬朗的山石、若隐若现的村寨人家,悠远而又有序的取景,疏密有致的意象组织,传递给观者的是一种孤独寂寥、与世无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受。
二、白晓军的创作取材特点
白晓军是一个在漓江边上生长的人,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有着浓烈的情感,在他的画作中,常常在画面中呈现出对他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在他的取材中,一方面深入桂北的崇山峻岭,另一方面挖掘漓江的山水特质,在作品中不仅表现出桂林山水人尽皆知的秀美,而且试图表现出雄浑苍茫的气质,更多地表达他所追求的一种盎然的野趣。仔细观察白晓军的画面取材,我们就会发现最常出现在画面中的多数是我们所熟悉的漓江,亦或是桂林周边的公园一角,例如叠彩山、伏波山、还有靖江王府里的独秀峰,这些都是他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在的地方。在他的画面中,对故乡山水草木的热爱比比皆是,例如:《漓江烟雨》、《清漓人家》、《漓江春霭》、《漓江清韵》、《漓江秋韵》、《漓江霜降》,都鲜明地融入了他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一方面既是对生养他的这一方水土的深情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白晓军画桂林的山、画桂林的水、画桂林的历史、也画他自己宇宙观、人生观的变迁。白晓军的笔下,山川流水、一草一木仿佛皆有灵性、皆有思想。
三、白晓军的创作思想
对于山水画的创作,白晓军这样来解释,“山水画创作活动是人的情感得以物质化外的活动,人对自然山水景物、气象的审美关系,事实上是以客观的感情世界为中介,丰富的展开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在审美对象与审美的主体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在所有的艺术活动中,在对传统的理解之上,不可避免要进行创作,艺术门类繁杂,每一种艺术都会有创作,但是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活动都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创作是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思考,对宇宙的思考,山水画亦是如此。
山水画创作,要走进自然,白晓军常常深入漓江山水的发源地--桂北,撷取异于百里漓江山水特质的崇山峻岭作为创作对象,也常取材于喀斯特地貌的百里漓江,这些山水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在让这些自然的山水景象入画时,他习惯以“走进去”的取景方式和观察视角来体验漓江山水的审美特质。
小结:
如此醉心于艺术,又如此力求进步的学习态度,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作为现代山水画的领军人物,白晓军在扎实传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理解有趣的表达出来。白晓军的变幻多端又不失和谐的笔墨语言,山水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吴梦. 桂林山水文化背景下的当代本土山水画家创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梁晓庆. 白晓军山水画审美视角与艺术表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张景鸿.江山之助 大道幽蹊——白晓军桂林山水画艺术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02):159-163.
苏旅.仁者乐山——白晓军印象[J].艺术探索,2011,25(01):82+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