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突围开展“第二次创业”

2019-10-21 08:15王瑜
兰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辽宁工业改革

王瑜

1993年2月28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辽宁要进行“第二次创业”。按照“第二次创业”的思路,辽宁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始由侧重于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于建立新体制;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由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开始进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化企业制度阶段。

一、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辽宁困境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当时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为重要的意见。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时的谈话,犹如强劲的东风,在神州大地鼓起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辽宁同全国一样,乘势而上,以创新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集中了当时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几代人艰苦创业建立起来的。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所有制结构的影响,同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七五”期间,辽宁工业形势相当严竣。工业生产回升缓慢,1990年全年工业产值增长4%的目标没能实现。产品结构不合理,积压严重,工业生产的微弱增长很大程度是靠产品占压换取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预算内工业企业利润下降87.4%,亏损企业面超过50%,亏损额高达19.1亿元。据统计,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利税,1980年为26.4元,1985年为23.2元,1990年为9.0元,1990年与1985年相比减少61.2%;大中型企业亏损面1985年为7%,1990年上升为36%。

造成辽宁工业衰落的主要因素:一是依赖资源赋存形成的发展重化工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二是生产要素存量,特别是技术要素存量,趋于老化,开发创新的潜力远不及新兴工业区域强大。三是外资引进和东南沿海新工业区崛起极大削弱了辽宁产品在全国市场的优势。四是传统体制使辽宁产业结构矛盾“早熟”,又束缚了区域经济结构转换力,加剧了结构性衰退。

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出路何在?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必须进行“第二次创业”,再造辽宁的新优势,重塑辽宁的新形象,把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辽宁迈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作为在老工业基地上树起一面鼓舞新一代创业者奋勇前进的光辉旗帜,“第二次创业”是动员全省人民在新形势下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动员令,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辽宁开展“第二次创业”的主要做法

1.明确了“第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第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是,要经过15年左右的时间,把辽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结构协调、功能齐全、文明富庶的新经济区。包括把大连初步建成“北方香港”的雏形,并以大连为龙头,把辽东半岛建成东北亚地区制造加工业中心和金融、贸易中心;充分发挥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现代城市的综合功能;开发建设以锦州为龙头的辽西走廊,进一步推动辽西地区的改革开放,把辽宁建设成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区之一。确立了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基本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框架;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国民经济发展转移到高新技术基础上来,构筑新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外向型经济,尽快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战略任务。战略目标与任务的明确,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各项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深化辽宁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在经营方式与管理方法上,从省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应用反映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各种国际通行做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9月,国家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后,辽宁制定了《辽宁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把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作为贯彻《企业法》和《条例》的重点之一,加快了股份制试点步伐。三是继续推进和探索多种资产经营形式。从1991年开始,对123家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试点,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财产组织形式,进行公司制改组。四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五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1994年7月,全国开始施行《公司法》。1995年,辽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确定国家级试点企业4户,省级试点企业31户。1996年,省级试点又扩展到在辽宁的全部国家重点联系和重点扶持企业。六是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加大兼并、破产的力度。1995年,对28家企业实施了破产处理,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的进程。七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从1992年开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辽宁进一步理顺企业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其中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按照有关法规建立了内部组织机构。

3.开展群众性大讨论。1995年,辽宁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改革和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顺利实施,省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加快进入市场经济轨道讨论的意見》(辽委发〔1995〕3号),决定在辽宁开展一场加速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的群众性大讨论。这场大讨论被称为辽宁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在这一方面,当时从上至下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些同志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中,仍然用旧观念、老体制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等、靠、要的思想和小生产意识等许多陈旧观念还在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群众性大讨论的开展对突破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促进辽宁的改革和发展摆脱被动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实施三大战略。1995年8月20日,辽宁省党的第八次代表会议提出“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其中结构优化战略是要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每个支柱产业都要落实到具有竞争力和牵动力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上。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向下向外延伸,形成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外向牵动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以存量吸引增量,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特别是要着力吸引大财团、大公司和技术水平高、规模大的项目。科教兴省要以面向经济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企业为科技进步的主体,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成果开发转化能力。

三、“第二次创业”给辽宁工业带来的变化

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辽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完成了“八五”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新增固定资产2201.2亿元,是“七五”时期的1.4倍,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重点企业改造取得一定进展。技术改造投资完成88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83亿元。新产品开发26050项,嫁接改造28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组建109户在辽宁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企业集团,其中4户在国家计划中单列,参加集团的企业达420户。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1995年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1%,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逐步形成。

企业制度改革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环节,以转换机制为重点,推出了投入产出总承包、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辽宁投入产出总承包企业123户,注册股份制企业1000户以上,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128户(其中国家和省级35户)。3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了活力,54%的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国有民营、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革,盘活了部分存量资产。

但在新旧体制转换中,仍然存在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结构调整缓慢、产品竞争能力差等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成为辽宁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王 瑜

猜你喜欢
辽宁工业改革
读辽宁 爱辽宁
人生哲理等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辽宁出版集团
“改革”就是涨价吗?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