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鹏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舒适性与便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挑战与要求的推动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监管角度而言,由于交通线路的不断增加,线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随着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具体实施管理时,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管理效率不言而喻。因此,合理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实现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成为现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的方案,旨在使城市轨道交通具备更高的效率与便捷性。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城市轨道综合监控系统,从本质上讲,就是依据城市轨道实际状况,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与技术发展情况下定制的大型自动化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水平,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在系统的应用下,可以实现数据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人工参与,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避免错误产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互联的系统较多,由多个子模块共同组成,再加上综合监控骨干传输网络,将这些系统与子模块有机结合,从而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控制中心的中央级,主要是对城市全线交通主干网络各车站设备运行信息的采集,在多个系统的监控下,全程监控城市轨道交通,以达到对整个城市交通信息的全面掌握。比如供电与电力监控子系统,应用了远程等技术,能够自动管理与保护电力系统。环境与设备综合监控子系统,主要是监控各个轨道线路上各个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在相应的程序下,实现城市交通运行的自动化管理。
在软件方面,主要可以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人机接口层。数据采集层,通过名称就可以得知这一层次主要是进行数据的采集,转换协议以及隔离数据,并将相关数据传输给相应的子系统与子模块。数据处理层,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处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中央服务器、车站服务器。在数据库的应用下,对城市轨道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全面监控,将相应的数据转化以及传递给下一级,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实施。人机接口层,主要是用于处理人机接口,在接收到重要服務器的数据后,通过操作员工作站显示,形成人机界面,以便于相关人员观测。
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方案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骨干网主要连接整个城市全线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等,主要由在车站等地点设置的各个子模块与设备构成。在实际运行中,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应用不同的组网方案,所取得的运行效益与效率将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为此,本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方案,探析最优化的方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作用最大化,以此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作用。城市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主要有两种方案,分别是单环网组网、独立双环网组网。
2.1 单环网组网方式
单环网组网方案的实施,主要是借助单独一条网络,保证停车站、车站、车辆段、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确保方案的运行效果,需要进行厂家私有环网协议的建立,从而用于骨干网的维护,确保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该组网结构中,一旦其中某个节点出现故障,骨干网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实施收敛操作,时间的长短主要是通过网络结构中节点的数量确定。为确保城市轨道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其需求,需要对组网方案进行扩容处理,在确保环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数量合适的网络设备在环网适宜位置使用。这种组网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缺乏良好的冗余能力,单点故障或者多点故障都自愈合能力较差,现已经不能达到综合监控系统的要求。
2.2 独立双环网组网方案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实时监控运行存在的异常问题,以此实现系统运行能力的提升,确保系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此,具备高冗余度的独立双环网组网方式具备的作用与意义得以体现。现阶段,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都是应用这种方案,因其拥有很强的冗余作用,在单点或者多点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因而可以确保整个综合监控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3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监控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实现了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确保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案,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尚.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8(3):30-31.
[2]陈省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组网方案分析[J].通讯世界,2017(14):55.
[3]王莹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4):69-70.
[4]刘晓娟,林海香,司徒国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J].铁路通信信号设计,201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