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蓉
摘要:本文分析了丰都工业园区在项目推进及服务配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调整园区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强化为企业服好务、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工业园区 对策 研究
近年来,丰都县按照“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强力招商、装满装尽、完善配套、繁荣园区”的转型发展要求,围绕“招得来、留得住”的工作思路,不断推动项目建设和园区配套。截止今年5月底,园区共签约引进项目78个。三期安置房建设如期完成,道路及水、电、气管网建成并在向新拓展区延伸。增开了公交班次,已建成了水天坪公租房、水天坪小学、兴义镇卫生院和水天坪商业一条街,基本解决了园区职工吃、住、行和购、医、教的问题。总之,园区发展成效已初步显现,在全县工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一、丰都县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项目签约不少,但推进较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规划方面。渝府发〔2016〕34号文件《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坚决关闭或搬迁紧邻长江的化工厂”的要求,且水天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超出了原来的产业规划和区域环评范围,导致少数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缓慢;镇江化工园因蛋氨酸项目搬迁后也需谋求新的项目入住。受规划因素制约,使部分招商引资项目不能落地,或者无法开展前期工作。因此, 园区规划亟待调整。二是在行政审批方面。因手续较多、程序复杂,入园企业多数不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导致走弯路多,耗时长。尽管绝大多数部门均尽职尽责,但也有个别部门存在缺乏担当精神的现象。需要园区或相关部门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加大行政审批的指导力度。三是在企业主体方面。有的产品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企业放弃项目落地;有的企业自身经营理念和模式老化,实力弱小,无力推进;个别企业为了享受优惠政策,以虚假项目落地,不想推进。
(二)园区配套服务有待完善。一是目前水天坪園区基础设施完善,要素保障齐全,基本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但仍存在生产性垃圾难处理的问题。虽然基本解决了企业职工日常吃住行购的问题,但配套层次低,与我县城市建设规划和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另外“一区四园”的配套建设极不平衡,除了水天坪园区配套能基本满足需要以外,其余园区配套较差。从而导致水天坪园区无地可供,其他园区却无人问津。二是园区虽然建立了企业一站式办公服务平台,印发了企业服务便民册,建立了领导一对一联系结对企业制度,实行企业服务代办制等,但在实际运行中管理服务都以县级部门为主,园区很难真正解决企业在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园区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市场咨询等生产中介服务少,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三)园区管理水平仍待提高。一是园区干部队伍需要优化,表现在新一轮体制改革后部分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且工业经济管理方面人员少,结构不合理,影响到园区的建设发展。二是园区招商机制不尽顺畅,存在部分招商项目与落地脱节的现象。三是园区土地闲置较多。“一区四园”共出让给43家企业71宗地块,供地面积5348.02亩,实际利用面积3737.59亩,土地利用率只有69.88%。四是园区标准厂房租金收缴不到位。水天坪园区标准厂房出租给15家企业,应收租金711.60万元,已收租金189.41万元,只占应收租金的26.62%;出售给8家企业,应收购房合同金额6775.80万元,已收购房款3244.76万元,仅占应收购房合同金额的47.88%。
二、县级工业园区项目推进及服务配套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调整产业规划。水天坪工业园因发展的需要已经超出了原产业规划的范围,镇江精细化工园因蛋氨酸项目的搬迁面临另谋出路的问题,玉溪工业园是因实施差别化纤维项目而设置,但至今该地块土地仍然闲置。鉴于“一区四园”的现状,建议县上按照中、市新的产业政策和县上“十三五”规划及早调整确定“一区四园”的产业定位,及时调整完善产业规划。同时启动园区规划环评修编工作,满足项目入园的环保要求。
(二)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施好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加大行政审批内容和程序公告力度,确保企业少走弯路。在园区的项目推进上,严格落实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办法推进,一个标准考核,一问到底督查的“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快园区项目的推进。
(三)不断完善园区配套。一是按照园区产业定位,补齐生产性配套短板,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切实解决生产垃圾处理难的问题。二是按照产城融合,建园与建城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园区吃、住、行、购、娱等生活性配套,如高品质地打造园区商圈和综合性专业市场,让园区能留住人。优化园区的公交线路和公交停靠站点,更加方便园区职工上下班。配套电影院等文化体育设施,丰富职工的文体生活。三是把握节奏,逐步推动水天坪以外三个组团的配套建设。
(四)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园区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园区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面对园区无行政审批权的现状,建议继续实行园区领导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改当下实行的“企业服务代办制”为“带领企业服务制”,减少中间转述环节,缩短行政许可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涉及项目落地和企业建设、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建议由县级领导牵头,定期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现场办公会,推进项目落地和建设。加强政府指导,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等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产品展示、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体系。
(五)提升园区管理水平。一是优化园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改进招商机制。园区自身应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发改、经信、规划、环保、国土等部门一同提前介入招商引资工作,防止招商与落地成为“两张皮”。要精准招商,根据各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土地供应情况,提高招商的质量。建立招商项目的公示机制和比选机制,优选企业入园,严格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三是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建议县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单位对园区的招商合同和闲置土地进行清理,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依法处理。四是加强对标准厂房租金的收取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峥,徐军,朱丽芳. 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创新——以青浦工业园区实践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1(6): 123-127.
[2] 李峻峰,张丽. 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发展阶段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J]. 安徽建筑. 2012(3):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