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庆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大多数国家都要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既是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具有特殊性,面临的挑战压力巨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须统筹谋划、系统施策。
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充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富储备,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强化科技支撑上“做大文章”,也要在完善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上“下绣花功夫”,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老龄化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逐年延长,必然带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文化生活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2000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体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呈现出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特点。
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9%,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0-14岁人口数量,老少比迎来历史性拐点。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到5亿人左右,总量很大。
与世界同期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增速快的特点。2000—2017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提高约3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距较大。东部老龄化程度整体高于中西部。上海和西藏分别于1979年和201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间相差36年。同时,由于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城市,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虽然来势汹汹、形势严峻,但仍要积极看待,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影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力供给数量不断下降,但质量逐步提升;老龄化社会投资有所放缓,但消费不断升级,银发经济迎来“风口”;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大,但多层次资本市场迎来发展机遇;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断增大,但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加速推进;代际协调发展的矛盾日趋复杂,但社会稳定因素逐步积聚。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些制度安排可以充分汲取其经验和教训,在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推进实施中,可以预先统筹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避免二次改革的被动局面。
积极“备战”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战略持久战”,不断充实国家和居民的财富储备,才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源头活水,制度安排才不会变成“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首先,要通过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培育发展国内市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结构变化、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统筹重大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促进消费、投资、进出口协调均衡,推动国民收入较快增长,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
其次,要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保障能力更强、更为均等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第三,既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避免“福利陷阱”。
人口“质量红利”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但在成熟经济体中,由科技创新决定的劳动生产率对经济长期增长更为关键。因此,应通过提高质量、挖掘存量、稳定增量,推动人口“质量红利”替代“数量红利”。
提高质量方面,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最大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
挖掘存量方面,可以进一步破除阻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保持人力资源市场活力。适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适当提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挖掘老年人力资源,避免劳动力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参与率稳定在合理水平。
稳定增量方面,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国家战略,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促进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有效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資源扩大劳动力供给,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智能型人工替代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的适老产品等政策措施来强化老龄化社会的科技支撑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积极发展银发经济。通过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来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比如,持续巩固居家社区养老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推动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化和家庭化,将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延伸至居家社区,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体系等。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