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以电能的顺利供应为基础,供电安全与供电质量同等重要。若在输配电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势必会造成供电质量的下降,甚至威胁用电方利益。本文对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配电线路运行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因素,结合输电线路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提升输电系统性能,确保电力安全。
关键词:输电线路;安全风险;自然因素
引言: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构成,大多分布于条件相对恶劣的室外环境中。除线路自身性能,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给其运行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管理工作从线路规划设计阶段即开始,持续整个线路服务周期。提前挖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影响因素,实现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需要制定科学而全面的安全影响因素处理对策。
1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
1.1自然因素
输电线路长期运行于室外环境中,受到输电需求的限制,在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的区域架设线路不可避免。自然界的变化无法被人为控制,暴雨、大风、雷电、高温等天气均会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质量,甚至导致线路故障的发生,如线路过压、过流、短路、断路,或电力设备被烧毁、塔杆断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难度较高,影响正常的供电活动,阻碍用电单位生产、生活的进行,带来经济损失。在诸多自然影响因素中,雷电和冰冻对输电线路安全的作用程度最大。例如,当线路遭受雷击时瞬时电流及电压会超出电力设备的额定值,导致设备被烧毁或线路短路。输电线路本身较脆,若冰冻导致其承受了过高的额外荷载,加之大风天气的影响,很可能出现线路及塔杆无法承受过高的荷载而折断、倒塌,此时产生的影响将是大规模的[1]。
1.2质量因素
输电线路中各电力设备的自身质量和性能也会给其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例如,在工程建设阶段,选用了质量或型号不达标的设备,导致其无法满足线路运行负荷的要求而出现质量问题,使线路无法正常使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力度逐渐增强,加上国家的严格监管,材料、设备自身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并不排除出于成本考虑或设计失误而导致的质量欠佳问题。
1.3人为因素
自输电线路项目规划建设阶段起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有人员的参与。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人为因素包括设计、施工操作、运营维护等。例如施工阶段人员未依照施工图纸及操作规程的要求开展线路施工作业,导致工程安装、调试、固定等存在漏洞。工程投入使用后,这些漏洞随着线路运行负荷的增加以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发展成为安全隐患。在运维管理阶段,管理人员未在第一时间发现线路运行异常,引发线路故障。或是在线路检修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故障的影响进一步扩张,进而导致线路无法正常运行并威胁到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输电线路分布广泛,无法做到全面、及时的监管,因此周边人员的活动也成为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因素之一。例如,农户在线路周围私自焚烧秸秆、其他建设工程的施工活动等。
2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对策分析
2.1自然风险预防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自然风险的预防在线路设计阶段即应有所渗透。规划线路分布路线时,应尽可能选择地质状况优良、不易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区域。例如,避免将线路架设在山口、河谷等位置,降低线路遭雷击的风险。
前文提到,对运行安全影响最为明显的自然因素是雷电,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线路可能遭受雷击的频率和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安全避雷设备和耦合线,并做好线路接地工作,降低接地电阻。综合利用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构建完善的防雷击系统。
对于冷冻风险的防治,在入冬时期,可在容易遭受冰冻路段的线路上涂刷防冻涂料,以免线路出现热胀冷缩或因外部荷载过高而发生断线[2]。
大风因素的防治主要靠塔杆防风属性的提升进行,施工阶段,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塔杆的方向、类型、搭建方案等,保证其达到既定的防风等级。
总结以往输电线路发生安全问题的案例,存在部分因野生动物活动造成线路故障的问题。输电线路在野外环境中运行,鸟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其运行安全。要求相关单位分析管辖路段鸟类活动规律,设置驱鸟设备或对线路的绝缘层进行处理,以减少鸟类在线路停留的几率。在每年鸟类大量迁徙的阶段,还应加强对迁徙路径沿线输电线路的巡查力度,降低线路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
2.2線路质量把控
线路质量的把控主要针对各类电力设备质量的控制进行,在满足输电线路运行要求的基础上,选取使用寿命长、抗自然因素侵袭性能高的设备。对电力设备的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严格审查采购计划中各设备的型号、属性、数量等信息。选取经营规模大、服务水平高、市场信誉优良的厂家达成采购合作关系,索要各项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或材料,还可选取多个样品进行性能及质量试验,综合单价信息及试验结果选出最佳设备。在设备及材料投入使用之前,进行质量抽检及试验,确保应用到输电线路工程上的材料质量优良。若发现某一批次材料抽检不合格,应联系厂家协商做退回或更换处理。
施工阶段的保存、运输、取用等行为可能导致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及设备被损坏。因此要求在进场后,对重点设备及材料进行专门的存放和管理。例如,建立设备材料领用台账,详细记录每一批设备材料的领用情况、使用途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若发现设备及材料因人为而出现损坏,追究当事人责任,以此对材料及设备进行保护。
2.3运行维护管理
首先,对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控制。全面监督施工过程中各项工序的开展情况,事先对施工团队展开技术培训。明确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重难点,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作业。每完成一部分工程量之后,开展质量验收活动,合格后方可进行之后的工作。通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以免质量漏洞被遗留到线路运行过程中,引发安全风险。
其次,线路运维管理的控制。提高输电线路检修维护的重视程度,将定期检查维护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以确保线路运行安全。选取专业能力强、技术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线路维护管理团队,要求其严格依照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标准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执行岗位责任制,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对线路中可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负责。当前,很多输电线路都已实现智能化监管,通过遍布在输电线路系统中的传感装置和高清摄像头,对线路运行情况做全方位、不间断监控。发生异常后,监控终端可自动进行报警,并对异常点进行定位和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异常情况作出反应,控制安全风险影响范围。另外,电气企业还可成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运维管理团队的工作进行监督,结合有效的奖惩措施,敦促管理人员做好线路维护与检修工作。
最后,输电线路架设路线规划应尽量避开农田、村落、矿山、工厂等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若无法避免,应在相应路段周边设置防护隔离,避免人员活动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为周边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3]。
结论:总结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合理规避安全风险,确保线路运行质量及效率。随着电力行业供电压力的提升及新工艺技术的融入,影响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因素也会呈多样化发展。构建动态化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策略,做好每一阶段的安全防护工作,努力提高线路故障及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保证供电质量及安全。
参考文献:
[1]宫福兴.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246.
[2]陈晶.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探讨[J].通讯世界,2018(11):120-121.
[3]汤添贵.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J].科技风,2018(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