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建设应有的创新思路

2019-10-21 07:06文威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4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思路乡村振兴

文威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我国开始推行乡财县管财税制度。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乡镇基层政府组织乡村发展的能力被进一步弱化。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应该继续弱化还是逐步强化乡镇的统筹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思路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建设逐步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稳步发展阶段,从过去的以城市建设为中心步入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积极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鄉村无规划、建设无序的问题仍然严重,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脱离农村实际、实用性差的问题更为普遍。

1、传统城乡交融背景下的乡村建设

传统乡村建设理论呈现物质规划理论与人文管理思想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特征,体现自然为本的前提和以人为本的立意,影响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反映和传承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

传统乡村建设理论全方位贯穿乡村建设始终,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的村落选址。我国传统村落的选址以“相形为胜”等风水原则为主要参考,追求空间、形象上的天地人合一,通过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风水术五决来确定选址;二是中观层面的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风水思想对传统乡村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村落朝向、形态、建筑等方面。典型的风水规划思想是由八卦图式发展到法天象地原则、五行生克与阴阳和谐原则,以及吸纳如中轴对称的布局思想等构成。传统乡村形态格局趋意吉祥,主要有封闭完整的“山水环绕”格局、模拟吉祥事物的象形格局和体现文化意境的写意格局等三种“风水吉局”。乡村设施主要分为农业生产设施(晾晒场地)、公共设施(私塾、书院、文庙、祠堂、寺庙等)、交往空间(广场)和市政基础设施(水井、池塘等)、意向空间(文塔),其中文庙文塔(国家政权的表征)、宗祠(以血缘为基础的跨阶层管理设施)和村庙(跨血缘管理设施)成为乡间的准行政机构;三是微观层面的建筑监造。在古代,人们笃信风水是趋吉避凶的心理所致,认为建筑风水与家族兴衰休戚相关,因此“宜忌”对私人建筑朝向、位置、高度等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阳宅十书》以风水理论为核心,总结住宅与居住者的空间关系,指导监造过程,并规范了村庄布局和居民日常。

2、乡村规划体系新机遇

2.1、大数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近年来通过实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农业行动,实现种植(养殖)过程中气温、地温、苗木生长状态等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各类信息数据的精准采集、汇总、整合和分析,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和盲目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果;将政府、市场、生产之间的涉农数据互通共享、可视化分析、检测预警,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能力和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打造农业大数据、大宗农产品交易和跨境电商产业等平台,使部分地区形成以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县域智慧农业生态圈,不仅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企业、专家等直接互动和交流,而且确保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点对点输出、市场渠道面对面精准对接、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快速且高效推广与壮大。

2.2、控制与引导的结合

在乡村风貌规划方面,工作团队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貌、主导功能,划定综合型城镇风貌区、新型工业城镇风貌区、秀美青山风貌区、现代田园风貌区、传统特色风貌区等5个特色风貌区。分区制定风貌定位、风貌要求,从建筑风貌及乡村风貌两方面,指导立面、道路、水体景观、绿化景观及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建设(图1)。在村庄整治指引方面,工作团队依据现状村镇建设情况,将村庄整治类型分为城镇扩展型、特色精品型、提升改善型、撤并外迁型等,然后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要求,提出相应重点整治项目、标准和时序。

2.3、乡村公共服务供给高度依赖部门投入

由于大量乡村集体经济溃散,公共建设收费采取“一事一议”制度,使得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缺乏可靠的预算,上级成为乡村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两者形成垂直的经济关系。规划实施的建设费用呈现非常态化、项目化、运动式特征,缺乏社会资本投入渠道的制度设计。乡村规划建设的公共服务投入仅考虑国家层面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考虑国家投入的建设成本收益最大化,普遍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以政府为核心的成本计算方式和部门项目的运作方式使得规划决策思维是自上而下的,“部门资金”既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着强烈的部门意图,使得乡村建设投入缺乏稳定性,政绩工程由城市走向乡村。

2.4、丰富大数据的来源与形式,深入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除注重在政策文件、规范标准、调研报告、勘测绘图等方面对规划大数据的采集与汇总,还要进一步强化各级行政单位下民间数据的采集与录入,不断细化数据来源的标准、用途和利用方式,明确数据采集、汇总、整理的细则,提高对数据的管理与利用水平,精准定位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实现产业与数据的深度融合,发挥社区数据和空间数据的在乡村布局优化上的资源整合优势,确保土地利用数据与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处基础上的共享与提高等,全面发挥大数据在乡村规划发展中的巨大价值。

2.5、制度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需要制度创新与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乡村立法。乡村立法是乡村治理的法律保障,目前《城乡规划法》(2008)以城为主,对乡村规划的规定原则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应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奉行依法治国理念,完善配套乡村规划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乡村发展法》,切实保护农村、农民、农业,实现乡村依法治理,逐步促进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法制化、制度化。二是乡村发展。乡村发展是乡村治理的经济保障,在农业方面,需完善农业补偿奖励机制,包括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继续提高国家粮农补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立涉农企业及全方位的涉农企业激励机制。在农民方面,通过实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乡村吸引力的提升,同时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乡村人才引进和财富回流的相关制度。三是乡村秩序。乡村秩序是乡村治理的社会保障,乡村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乡村权威的再树立和乡规民约制度的强化。在当前制度框架下,由村民推选出来的村委会代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起到的统领、引导、教化作用,是农民主体更高层次的体现,代表农民的共同利益。

结束语

乡村规划人员要不断培养信息化思维、提升规划的信息技术能力,深入挖掘大数据的潜力与价值,全面结合乡村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实施目标,稳步实现乡村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红,陈可,李贝宁.广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方建筑,2019(02):87-92.

[2] 杨靖,罗琳琳,周思佳,龙银娟,文婉婷,袁梦.武陵山区文化依托型美丽乡村空间规划路径探究[J].现代园艺,2019(08):70-72.

[3] 周慧.大数据时代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新机遇[J].城市住宅,2019,26(04):57-59.

[4] 陈林婧,陈郁青.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扶贫旅游村民参与模式探讨——以永泰县赤水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7):86-90.

[5] 陈勇.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J].居舍,2019(11):84.

(作者单位:北京汉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思路乡村振兴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