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突发新闻的深度挖掘采访

2019-10-21 01:46王博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王博

摘 要:2018年11月26日,出生即能抵抗艾滋病的双胞胎基因编辑婴儿宣布在中国健康诞生。“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质疑,也由此引爆舆论。媒体对这一突发新闻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突发新闻的深度挖掘采访工作?笔者结合此案例的相关媒体报道,站在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突发新闻;深度采访;基因编辑

2018年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被编辑,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宣布后引来多方质疑,质疑的内容集中于该项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其必要性和安全性问题。也由此引爆舆论。

以此案例的相关媒体报道,就如何做好突发新闻的深度挖掘采访,笔者浅析如下:

确定采访主题时,要有独家角度。例如新京报在《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被明令禁止》的报道中,选取了“基因编辑婴儿”的合法性进行报道,为受众驱逐疑云,从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须确定采访的主题思路,并围绕这一主线,交谈时务必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表及里的层层推进,潜移默化的层层渗透。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一定要理顺故事情节,记者必须通过采访解答受众的疑虑,还原所设计事件的真相。

找到关键人物并挖掘人物故事。此案例的主人公是贺建奎。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的报道《贺建奎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致歉:愿意用下半辈子去负责》在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报道通过概述贺建奎的发言会,引用记者、观众以及其他参会者与贺建奎的对话等来真实还原在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的千人大会堂内的会议现场场景,从而为受众揭示最真实的事件主人公形象。

抓住人物特点。在此案例中,贺建奎是一位科学家,其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抓住人物特点很好的切入。由于贺建奎只接受了美联社的独家专访,通过钛媒体团队编译的该事件发酵前美联社对贺建奎的专访,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点。他说:“我相信这会帮助到那些家庭和他们的孩子。”如果引发了意外的副作用或伤害,“我会像他们一样痛苦,这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

追问精彩引语,捕捉动人细节。精彩引语的追问可以侧面反映被采访者的引语语境,从而有助于受众更全面的理解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特性。另一方面,类似于表情、手势等细节的捕捉可以使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生动的体现出来。上文中提到对贺建奎的专访,其中有许多记者的追问,以及其他学者的质疑,当问题在精彩的部分被追问出来时,事件主人公的回答就是受众最接近他内心的部分,也正在深度挖掘采访最有价值的点。

记者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对于突发事件所涉及的领域,记者本身要迅速学习并且可以准确的给受众发类似于普及知识的相关报道,以此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突发事件,同时起到舒缓舆论的功效。例如2018年11月27日10:32:47,新京报网发布的名为《"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罔顾生命伦理,谈何历史突破》的报道,其中就解释了“生物医学领域的“基因理论”是怎么发展出来的?”,“作为一项致力于改善人类身体健康的技术,为什么基因编辑技术必须慎重处理伦理问题,并常常迎来争议?”等相关专业知识,受众能够正确的认识事情本身,理解其意图,自然会减少舆论的压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之,做好突发新闻的深度挖掘采访工作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笔者身在校园,缺少较多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相关媒体报道的分析,得出以上启示,希望对于做好突发新闻的深度挖掘采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联社独家采访贺建奎:如果引发了意外的副作用或伤害,我会像他们一样痛苦》http://www.tmtpost.com/3612162.html.2018年11月27日

[2]《"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罔顾生命伦理,谈何历史突破》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8/11/27/525234.html.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