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火”淬炼新时代青年干部

2019-10-21 01:11钱振华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
关键词:振华村官杂志

文/仲宣闻

钱振华出生于诗意般的江南水乡——苏州吴江的“三农”家庭,从小长在农村、父母均为农民。勤劳纯朴的父母把钱振华培养成了一位怀抱理想的大学生,这些都让他从小就对农村生活耳濡目染。正当大学毕业时,钱振华主动放弃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就业机会,经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聘成为苏南地区首批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回到了家乡,融入了百姓,走进了一方希望的田野。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工作十年有余,钱振华已历经农村、经服、招商、组织、团委、党政、人大、文旅等多部门岗位锻炼,虽然基层工作百般辛苦,甚至人微言轻,有时还万般无奈,但他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三把火”燃旺为民奋斗初心,烧出一方百姓幸福之“火”,在不同岗位上为乡村振兴和改革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凭激情点燃初心之火

钱振华上任大学生村官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绘制“村情民意地图”,尽快熟悉了解全村情况,用时间和脚步丈量、提升与当地群众的情感温度。

上任后不久,在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后,钱振华利用村里的电脑绘制了“村情民意地图”,标明各村组的位置及其简要介绍,并对全村每户的耕地面积、人口、收入情况,以及开发区企业布局、产业结构等进行了详细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村里各方面的基本情况。

时间和脚步,让钱振华找回自信、赢得认同。根据绘制的“村情民意地图”,他带着心中那些不解的疑惑向老党员请教、向老同志学习,逐渐掌握了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工作方法。他用双脚走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熟悉脚下的每一片土地,到每一位农户家中坐一坐,和他们唠唠嗑、说说农家话、谈谈农村事,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感情,涵养了“村情民意地图”的情感温度。正是凭着这份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激情,让钱振华在今后的企业服务、协调工作、矛盾调解、农村发展、社会治理等全方位村级事务中能够得心应手。

以创新加足实干之薪

钱振华的“第二把火”就是首创“大学生村官联系卡”,尽快进入角色,搭建服务载体,实打实地服务企业和帮扶群众,让工作逐渐有起色、见实效。

大学生村官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很多事务要靠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主实践。钱振华认为,服务企业和群众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必须找到一个支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能够密切联系起来,还要有一个项目载体,能够做到各方共建共享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培育村干部与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感情,提升依靠当地企业和群众推动全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对此,钱振华通过设计“大学生村官联系卡”进行了有效尝试,并在上级组织部门的认同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创造性地推出了“红色连心卡”基层党建品牌,构建起了以“红色连心卡”为服务纽带,以“党员关爱资金”和“扶贫帮困资金”为项目载体的“2+1”全方位扶贫帮困体系。此项党建创新工作,还获评“吴江基层党建品牌”荣誉称号,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作为典型案例刊登。此外,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百姓需求,钱振华还积极探索农村党建信息化工作,帮助村里建立起了“企信通2.0”短信平台和“村级事务门户网站”,形成了以“党员连心、网络党建、村企共建”为主题的“多形态党建”新模式。

用学识照亮前行之路

钱振华的“第三把火”就是在工作之余坚持调查研究、创新实践,拿起青春之笔,为人民群众代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

学习、求知是一个洞察规律、知行合一的过程。大学生村官只有放得下架子,搞好基础调查,深入研究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才能进一步拓宽“三农”事业发展的路径。初到村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钱振华对村级发展提出了启动品牌建设、推进设施改造、优化服务举措等具体实施建议,为村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同时,作为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常务委员和苏州市吴江区委党校特约研究员,钱振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力”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精神,凭借不断奋进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下接地气、上连天线,不仅结合基层工作特点,自主从事“三农”及城镇化发展方面研究工作,为推动论坛事业及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还自觉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转而研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热点课题,为开展更高层面社科研究奠定全方位知识基础。

十年著书梦,为民写作路

多年在乡镇党政办、人大办的秘书工作生涯,让钱振华练就了写作与研究的“十八般武艺”。或许是有过在出版社的工作经历,对于出版一部个人著作,一直是钱振华的梦想之一。

入职以来,钱振华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勤于笔耕、思而进取,曾在中宣部《党建》杂志和《时事报告》杂志、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型城镇化》杂志、国家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国家农业农村部《中国村庄》杂志,还有《中国社区报》《人民代表报》《领导科学报》《天津日报》《吴江日报》等国家和省、市、区级报刊杂志上刊发时评文章200余篇。值得欣慰的是,钱振华许多文章和观点,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一种民意、一种声音,得到了读者和官方的关注与肯定,为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智力”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个人成长的“双丰收”。

去年6月,钱振华着手精选了十年来刊发的120余篇理论和评论文章集结出版,历经一年多的修改完善,通过数易其稿,《学习笔谈——钱振华改革新论集》终于完稿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此献礼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建国70周年,并得到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的关注。该书共分“博文集萃”“理论文汇”两大板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城乡发展、民主法治、党的建设六大方面,为外界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前不久,錢振华还因此被聘任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并受邀出席中国管理科学大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都在谈论“初心”这两个字,对于“初心”的理解,钱振华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把“初心”体现在基层工作中,就是要“先百姓之忧而忧,后百姓之乐而乐”,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为人民群众朴实的梦想“鼓”与“呼”。对于今后的从政道路,钱振华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他表示,“要发扬新时代的五四精神,着力推动落实这十年来总结提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激发文字的力量,不忘为民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团结人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全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事业中。”

猜你喜欢
振华村官杂志
杂志收纳碗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我只是个村官
杂志收纳碗
鄂伦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机制,搭建创业载体,助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
乡村爱情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