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科中的美育导入

2019-10-21 01:42王赫麒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育美术

摘要:美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增加了丰富的图像资料,为历史教师实现美育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教师要更想好地承担起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使命,实现美育的目标,就需要对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进行发掘,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借助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历史学与美术学有机衔接。

关键词:历史;美术;跨学科;美育

一、历史教学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行历史教科资料和书籍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料包括文物、古迹的图片以及大量的美术图片。无论是文物、古迹图片,还是反映美术史的图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都记载了历史,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大象版历史教材中图像资料最多,约880种;其次是岳麓版,达520余种;图片最少的人民版教材中也近450种。显然,历史教材中的图像资料是相当丰富的。从历史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些图像资料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阐释的作用,印证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认为:“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历史因其学科特点,在美育教育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正确地阐释和解读美术图片类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开发和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挂图、插图等教学资源,地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在讲授苏联卫国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创作的大量战时美术作品。苏联美术家在卫国战争中,为配合苏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战时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真实、直观地再现了苏联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总之,图片类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美术图片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丰富情感,提高精神素质,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现。

二、历史学科内容与美术学科内容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同学科的特点与课程标准决定了学科教学中侧重点的不同。历史学科中涉及美术的内容注重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对美术的影响。历史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重在把两门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融合,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综合教学的整体功能,通过两门学科间内容的延伸、渗透与融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用历史学科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诞生的来龙去脉和美术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用美术与历史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三、历史教师美术素养与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从课标中可以解读到的是历史教学需要创设艺术的氛围与情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然而,现实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偏重文字部分的讲授,忽视了对美术作品的介绍与解读,加之教材中涉及美术作品的教学图片较少,使学生难以把握美术作品的风格,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进而受到影响。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美术素养,教学方法单一,仅限于对教材中的內容进行简单讲解,难以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美术的辉煌》一课,内容涉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主要的艺术流派。教科书较为简略地介绍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诞生及其特点,列举了大卫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等几幅美术作品,而对于作品艺术手法的阐释过于简略。因此,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外美术史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历史课标和教科书,搜集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插图,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教学。同时,对于美术史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某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教师需要从画家的生平、创作风格、艺术语言的运用、时代审美观念等方面适度讲解,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生动有趣。

四、历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与融合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涉及生活、历史、社会等广泛的领域。历史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历史学科能详细了解艺术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传统习俗。历史课教学资源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科技发明、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都为学生的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中国历史上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杰出人物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出人的精神性格美,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米勒的《晚钟》、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呈现出各类社会历史事件和社会关系美。无论是人物精神性格的美、反映社会关系的现实美还是文物珍品的艺术美,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其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正是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素材,通过挂图、插图、自制图片、影像视频等资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加深了历史与美术、政治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审美教育的基础更为牢固,可以说,跨学科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与融合着审美教育。同时,历史教师引入美术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尝试,同样可以借鉴到美术教师的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解读美术作品、认识美术家,使其更深入地把握美术的发展和美术在社会中的功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人民出版社,2009.

[4] 束鹏芳.审美的历史知性的教学——《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实例.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5).

[5] 郝志红,孙永节.《文艺复兴》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及评析.历史教学,2006(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赫麒(1994.11.16),女,满族,籍贯:辽宁抚顺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育美术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美术篇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美育教师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