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川 常会甫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电网配电模式也随之改变,为了满足农村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农网配电 智能化改造的脚步逐渐加快。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网配电规划中国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并紧密结合当地发展的新定位和新形势,突出配电网规划与当地发展规划结合的特点,对当前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好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而保障农村电网配电能够长久、可靠地运营,使投入和成效达到最优化。本文以我国农村配电网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农网配电;问题;措施
一、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的主要类型分析
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现象一直存在,从低电压的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以下进行分析:①若是低电压现象是发生在短时间内,就是短暂性中断低电压,主要是在农村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输电线路的中断以及各种因素导致的故障短路或运行异常现象等,一旦发生意外故障就会造成暂时性的低电压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只要进行维护检修排除故障就可以恢复正常;②持久型配电网低电压,由于农村配电网的结构不合理,供电的相关参数不不准确就导致在电网的运行中出现持久的低电压现象发生,极大的影响到了正常的农村用电。
二、当前农网配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
现阶段大部分区域对于农网配电状况的了解和分析还仅限于对现存电网出现状况的数据统计,没能按照规划对电网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析。在农村电网中数据不齐全、不准确、不照应、基础概念混淆、文字表达不全面等诸多问题在现阶段电网运营中普遍存在,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无法对配电网的运行现状如实反映,更加无法进行准确、合理的分析。以线路负载率為例,由于对负载率和联络方式的计算统计过于简单,因而其数据不能确切反映出线路薄弱等具体环节问题;以电压数据偏低为例,只能作为一个数据结果呈现,而不能具体分析出电压偏低的各项原因及其重要性,导致所提出的对应解决方案成效达不到预期效果,结果不确切。
2.电源分布不合理
由于目前农网供电线路电源分布不合理,且受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导致供电半径过长,其主要原因:农网早期整体规划不合理,缺乏对农村配电网电源点分布问题的充分考虑,最终导致供电质量得不到保证,线路维修困难,甚至出现主线路负载不均衡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用电户生活质量下降,同 时增加了用电户经济损失,这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原因之一。
3.无功及电网缺乏规划
无功补偿向来是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起到保护电网的无功平衡、减少电网损耗的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电网中的变电站适合采用密集型的电容补偿,按主变容量 10% ~ 15% 进行补偿容量的配置。但在现阶段的配电中多采用简单的无功装置和主设备同时安装,缺少对电压损耗、无功补偿等进行分析,因而没能对无功补偿的经济性进行确切的规划及肯定。
4.对农网配电负荷难以把握
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是如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多数农村,对于农网配电的管理都较为疏漏,管理能力不好,使智能化电网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方法有许多,不同地区的预测方法不一致,不利整体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和电力分配,还有在改造过程中,有的农网配电的基础设施不达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缺陷,都会让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在农网配电中应用实施困难。在一些比较落后和偏远的农村,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更是困难,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5.农网配电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农网配电智能化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论是电力技术人员管理还是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管理都存有一定的缺陷。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技术应用不足先进,在目前这个高科技网络时代,对于电力运行系统中的农网配电供电管理过程中及设备运行过程中,自动化管理是不可或缺一部分,如果无法 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将导致农网配电供电的稳定性降低。因此,为了提升农网配电供电稳定性,首先要提升农网配电智能化整体 改造水平。
三、当前农网配电的工作改进建议
1.合理进行变压器选择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力度逐步加大,在规划过程中,变压器位置的确定往往依据现场管理人员的建议进行,不能保证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在农网规划中依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确定好变压器的合理位置。①对于村庄相对较小、负荷比较集中、需一台配变供电的,应根据现有负荷及发展规划,尽量将变压器放置在负荷中心,从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口到每个负荷点,尽量做辐射式向四周延伸,供电半径以不超过 500m 为宜。②对于村庄较大、用电户数多、负荷分布不均等情况的村庄,应根据负荷分布及村庄规划,采取小容量、多台变压器供电。③避开易燃易爆场所,诸如有汽油、酒精等液体可燃物,以及木材、干草、橡胶、塑料等固体可燃物。另外,要满足现代化抄表收费等技术要求,避免今后重复性建设;同时还应考虑变压器的位置要选择在地势较高,高、低压线路进出方便及公众不易聚居的地方。
2.合理分布配电站点
在解决配电站点分布问题的工作中,主要从减少线损,提升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入手,并合理选择电源点。 及时选好电源点位置,这项工作是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需要考虑到线路走廊范围有限, 同时用电需求较大等问题,如果未及时做好配电站点分布的工作, 就会导致线路设备后期维护成本增加,影响用电户日常生活。
3.更换新型设备,做好安装工作
有关部门要加强农网配电设备投人,及时更换性能更好的没箭提高其性能,确保配电线路运行安全,加强设备的自动防护性能,科学没置防护点。这样就可有效保证线路运行的同时,有效防止线路运行巾经常发生跳闸故障。及时用新的设备替换
陈旧的设备,保证其绝缘性、抗风性等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线路运行安全风险。农网配电中的线路连接是一项重点工作,在连线路时要注意连接方式不会增大电阻,防止线路运行中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线路断裂。
4.强化后期管理,定时进行维护
供电公司的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配电线路的后期的管理工作, 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利的经济保证。相天工作人员要及时进 行线路的检维修工作,将这项工作提升到问题发生以前,及时查找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电 力技术人员要不断研究电路系统的自动化检测技术,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保证农网配电线路整体系统得到有效监测。 电力检修工作人员要保证维修工作快速、有效的落实,防止问题 的反复发生,为电力资源的高效应用与人们的正常用电提供保障。
结束语:综上所述,配电网规划建设是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为了提高用电户供电质量,需要及时做好 农网线路规划建设工作,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大大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文武.新经济形势下配电网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研讨[J].环球市场,2017,(30):138.
[2]陈昭.农网改造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通讯世界,2017,(19):250. DOI:10.3969/j.issn.1006-4222.2017.19.176.
[3]黄俊.农村低电压的主要原因及整改措施[J].农村电工,2018,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