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摘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女画家中闫平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画家之一,她的作品艳丽又豪放,充满男性的粗犷又极具女性内心的细腻与柔情。本文以闫平画家的《母与子》系列为出发点,分析闫平画家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闫平 《母与子》 女性艺术
一、闫平简介
闫平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术界逐渐取得地位而倍受瞩目的女画家之一。她身处学院体制之中,选取固定主题,在画布之上探索油画的用光与用色问题。
《母与子》是闫平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选取这个主题,表现起来更能使画家本人置身于一个温馨细腻的内心世界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女画家内心的思维层次就更容易被挖掘出来。可以看出,画家选取主题是对创作过程起了一个开端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次创作的整体质量问题,因为合适的主题能将画家带入到绝佳的创作状态中去。因此,闫平获得成功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发端于贴近内心的题材的选取。通过对"母与子"主题的反复表现,闫平将画面的各个因素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合理调置,并且,这个题材也成为她在美术界独树一帜的女画家标志。
闫平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纳比派的用色造型特點,突破了山东艺术学院传统的苏联现实主义油画的造型体制技法,恰恰与北京中央美院当时比较"流行"的创作方式有相似之处。闫平这一看似超前的创作风格变化,实为她对传统油画造型手法的纯熟掌握之后的进一步飞跃,体现出她对油画的更深理解。闫平的色彩,已脱开写实体制的束缚,而更多地采用"观念色",只有写实功力深厚的画家,才能达到那种根据自然色而又更多地出现调控画面色彩关系的境界。闫平熟练地用新鲜活泼的颜色,重复看不尽的母子主题,用变幻的光与色述说自己温情连绵的母子生活。
二,《母与子》系列个案分析
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指的是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狭义的“题材”是指构成一篇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我们这里所讲的是绘画中的题材,它既来源于客观世界,又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是艺术创作主题的载体。
闫平是当代女性画家中很有影响的一位画家,绘画题材多选择于大众所熟悉的事物,如《母与子》系列、《小戏班》系列以及花卉等。她的油画作品中以母与子而名声大作,有 “中国的卡萨特”之誉。母与子描绘的是生活中闫平与儿子享受生活的美好画面,充满着温馨与快乐的气息,这与她的创作理念相关,她总是避免压抑焦躁的题材。证明了闫平的成功与她贴近内心情感的选题是离不开的,而 《母与子》正是这样一个绝妙的题材。
闫平生活在平静中,但是画面并不平静,绚烂的色彩,激情艳丽中流溢生活的感动,激荡着我们的心灵。闫平注重个人的生活体验,找喜欢的课题研究,让色彩表现个体情感最大发挥在画面上。大量采用单纯饱和的颜色,并通过慢射的光线和小块的补色,使画面异常生动与热烈,尤其是补色的关系,既是对自己的色彩惯例的突破,也是将大众色彩美学与个人经验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在 《母与子》中闫平强调画面的色彩,主观设计光源,色彩清新亮丽。温馨亮丽的光线洒在母子的身上,温柔慈善的母亲哄着幼儿玩耍,幼儿喃喃的依偎在母亲怀里,幸福安逸。碧绿色和粉红色线条交杂斑驳,并置,覆盖,编织出色彩的闪烁感和丰富感,欢乐的跳跃在母子的身上。
闫平激情的笔触,就是一种情感语气,一种象征着艺术家的情感、个性特点、情感和对生活的关注。在创作 《母与子》系列时,她就谈到她的笔触,她觉得母子之间在一起就是那样亲密地喃喃对话。她就想用这种粗犷的笔触去对比这种亲情之美。闫平的笔触很有动感,仿佛跳跃着,炫舞着,无论是画面上的人物、动物、静物都用笔触来塑造着形体,直线的硬,曲线的软,在她的画面上演绎着力之美。
《青庄稼》表现的是母亲在庄稼地里抱着小婴儿的景象。母亲的脸上充满着警觉,身体是有力度的,紧张的,而在她臂弯里的婴儿,整个身体是放松的这样两种状态,一紧和一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在处理画面中母亲身体的力度感时,对笔触的力度保持了特殊的感悟,她通过这种感悟将自己的绘画风格体现出来,表达的是母亲保护孩子的心态,通过身体和笔触的运用把这种力诠释出来。闫平笔触反复覆盖、反复翻腾、颜料和肌理在画布上自由游动。颜料的厚薄,线条笔触的粗细重叠交加,形成美妙的织网,令人神往。她的笔触和独到的力度恰好表现了主题。在我们的欣赏中,通过她有力度的,节奏性的笔触让我们陶醉在画面表现的情境中久久不能自拔。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出现在90年代初,在90年代中期达到繁荣。九十年代中期,连续不断的出现女性油画家的优秀作品,给女性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的是闫平的绘画作品构思严谨,色彩强烈,节奏奔放,用笔洒脱,画面散发昂扬而优美的情韵,恢宏而雄健的气势。飞扬泼辣的笔触,常常令观者精神振奋,情绪激动,她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热烈的情绪,是很多画家难以企及的境界,尤其是她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男性气质,使得大多数女画家望尘莫及。可以说他的画兼具了中国艺术的深厚内涵,近代绘画的敏锐感性和现代主义的强烈表现。画家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通过笔触与肌理的轻,重,缓,急,干湿,浓淡以及笔或刀的宽窄厚薄的变化与节奏的把握增强画面的张力。
三、结语
闫平是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虽然她仍然忙碌着工作与家庭的事务,仍然把这些实际体验作为她的创作题材,但她在进行艺术语言的探索的过程中,却在强烈地感受着一个日益变化的世界,感受着一种新鲜的生命力。她的作品那清新亮丽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和匠心独运的线条,无不是画家内心丰富情感世界的符号化。尤其是她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使得大多数女画家望尘莫及的坚强气质,更是精神世界的深刻体现。
参考文献: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第二性。译。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 王静.牡丹亭下女儿香—闫平.刘曼文谈话录[J].东方艺术.2006(05)
[3] 闫平.等你花儿开[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 王克举,闫平.色彩印象语言/油画语言研究[M].上海书画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