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华 周劲松
摘 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畜禽养殖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落实好畜禽养殖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提升畜牧业污染问题的治理水平,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畜禽的排泄物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影响我国养殖业周围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还给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及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给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畜牧业的污染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方案,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畜牧业污染的治理水平,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污染问题;治理方案;發展
1 我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大力发展却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影响极大,这一社会问题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畜牧业由传统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模式的转变,畜牧业总产值逐年增加。造成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增多,2015 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到 60 亿吨。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这种高浓度污染物直接排入或随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水体变黑发臭。使对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者导致河流等使用功能丧失。污水渗入地下后,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水质会逐渐恶化,其使用功能甚至丧失,同时对周边生活用水水质构成威胁。高浓度污水还可堵塞土壤孔隙,使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造成土壤质量降低,甚至使农作物减产和死亡。
近几年,我国农业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呈减少趋势,但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占农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比例却一直很高。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严重堆积,无法得到科学、集中的处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严重束缚了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农村畜牧业污染的原因
(1)农村畜牧业污染定义。进行畜禽养殖和肉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非回收废料对人类和周围生物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
(2)农村畜牧业污染原因。分散型的养殖转变为规模化养殖。大量排泄物无处存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农业和牧业严重脱节,土地种植和畜牧业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土地种植的农业余料处理难,畜禽粪便不能高效利用在土地种植上,造成资源双向浪费。
(3)农业种植使用肥料的变化。机械化种植所使用的化学合成肥料容易操作,大量囤积的有机肥无处消化,造成环境污染。
3 畜牧业养殖污染的种类
3.1 水源污染
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和氮、磷的污染,目前我国养殖业饲料转化率低,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粪便排出动物体外,粪便中富含有机物和氮、磷元素。排入水体后,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迅速生长,使得水体中氧溶解度降低,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同时腐败的水生生物尸体导致厌氧细菌疯狂生长,使水体内细菌指数超标,继而散发出恶臭味。
3.2 土壤污染
主要表现在过量施用畜禽粪便造成的土壤结构失衡和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规模化养殖的粪便排放量大,无法及时被消纳,超出了土壤的承载力,使土壤结构失衡,农田过度地施用还会导致土壤中的氮、钾、磷等有机养分过剩,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目前,饲料添加剂、抗生素在养殖场的大量使用,使得有害物质在畜禽粪便中残留,施用到农田土壤中会造成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感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3 大气污染
畜牧业对空气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气味。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密度较大、环境湿度大,畜禽粪便大量堆积时,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会经粪便腐败分解而进入空气中,成为动物疫病的传染源,同时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二是畜禽饲养造成的温室效应。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中,来自于畜牧业的占 15%左右。目前畜牧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第一大甲烷排放源,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温室气体来源。
4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策
4.1 合理规划和选址
农业部门对畜禽养殖要正确引导,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合理布点,要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医疗和人口集中地区等必须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在限养区范围发展养殖业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境敏感区,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养殖量。
4.2 加大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统一监管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不能达标的养殖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报经政府批准实施搬迁或关闭措施。
4.3 走生态与健康养殖之路
生态与健康养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养殖,就是生产系统要实现良性循环,使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被有效循环利用,使废弃物减少、无公害、资源化;二是健康养殖,即科学养殖,就是遵循畜禽的生物特性进行养殖,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生态养殖与健康养殖是相互促进的,其关键环节在于综合利用废弃物和科学控制养殖环境。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区别就在于,生态与健康养殖能使土地和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有效防治养殖污染,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产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4.4 加强宣传
要采取多种宣传模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养殖业治污技术资料等方式,对规模畜禽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他们是污染治理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
综上所述,对畜牧养殖场的污染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圈舍规划要科学合理,并且要加强污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研发,促进畜牧业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王金荣. 中国农业信息.2014(17)
[2]畜禽养殖污染生态治理实践——以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J].邓伟,孟祥海. 养殖与饲料.2014(07)
[3]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孟祥海,张俊飚,李鹏,陈晓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