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浆膜炎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案

2019-10-21 19:43方自强朱怀勇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雏鸭

方自强 朱怀勇

摘要:随着肉鸭养殖规模的发展,饲养密度越来越大,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样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条件性疾病传染性浆膜炎经常发作,且难以治愈,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浆膜炎;雏鸭;心包炎;肝周炎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85

0 引言

近年,肉鸭行业比较景气,经济效益可观,肉鸭的饲养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管理者一直认为肉鸭的抗病能力比肉鸡强,随意找一个房舍就开始饲养肉鸭,殊不知由于环境条件的不达标,鸭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传染性浆膜炎疾病,几乎所有的雏鸭都能发作,发病日龄由原来的2-3周逐渐提前到1-2周,且养鸭技术不过关,管理者盲目投药,使雏鸭很快产生耐药性,由此增加了治愈该病的难度,不仅给管理者带来很大困扰,还给鸭场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某饲养场于2018年3月引进7 000只肉鸭,饲养到12日龄时,部分雏鸭眼睛有粘性分泌物、流眼泪,精神状况较差、嗜睡、缩脖子、腿软无力、行动缓慢、或卧地不起。有的发生神经症状、共济失调;有的出现阵发性痉挛;有的呈坐卧姿势,进而前仰后翻、头颈歪斜或后退行走;病程长的表现消瘦、呼吸道症状、甚至衰竭死亡。病程通常为2-3d,有的长达1周时间。

2 临床症状

发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食欲较差、腿软爬卧、不愿走动,有的出现观星状、转圈或抽搐等神经症状,体温升高、流眼泪、咳嗽、打喷嚏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排白色或绿色粪便,有的出现拐腿、关节肿胀等症状,急性病症的没有任何症状会突然死亡。耐过鸡通常发育不良、生长迟缓,体态消瘦,由于长期流眼泪和鼻涕,在眼睛周围形成一个污秽圈,整个鸭群均匀度较差。

3 剖解病变

急性病例心脏表层有纤维素性包膜、心包增厚且有黄色炎性渗出物,慢性的心包内有纤维素物质填充、包膜与外膜粘连,随着病情的延长,心包内的纤维素呈干酪样。肝脏充血或出血,甚至有一层白色纤维素样假膜覆盖,很容易剥离,肝脏呈红褐色或土黄色、肝质变脆、肿大,胆囊也肿大,病程较长的肝脏表面纤维素有机化呈黄色干酪物、不容易剥离。脾脏肿大呈红灰色、有斑点,表面也附着纤维素性包膜。气囊浑浊增厚、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絮状物渗出物,随着病程的延长渗出物钙化[1]。肠道粘膜出血,法氏囊萎缩、粘膜上皮变性容易脱落。关节肿胀的剖检可见关节腔混浊、有干酪样或粘性渗卅物。

4 实验室检测

采取发病雏鸭的心脏和肝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染色,镜检发现大多数是两端着色的小杆菌,有的呈卵圆形、单个存在、偶尔成双排列呈长丝状。接种在琼脂平板上培养24 h,可以生成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约为1 mm的圆形菌落[2]。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没有看到有任何生长,接种在血琼脂上也不溶血,呈小露珠状。由此判断病菌为鸭疫里氏杆菌。

5 诊断结果

根据鸭群饲养基本情况、当地疾病流行状况、鸭群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和实验室检测,可确诊雏鸭感染传染性浆膜炎。

6 治疗方案

6.1 隔离消毒

将死亡雏鸭和无饲养价值的病重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将发病鸭群进行隔离,使用1%的百毒杀对鸭舍进行带鸭消毒、用2% -3%的火碱对鸭舍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尽快杀灭环境中病菌。在鸭舍内更换新的垫料,并保证松软干燥,减少腿病的发生。加强通风管理,尽量排出鸭舍内的污浊空气和湿气,抑制病菌繁殖速度和减少病菌含量。及时分群、降低饲养密度,每个群体以200 - 300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500只,以减少鸭群之间争抢饲料的机会,给雏鸭提供合适的采食位置。

6.2 药物治疗

由于在日常养鸭中经常使用一些常见的抗生素,为避免鸭群产生耐药性,首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得知:对氟苯尼考和壮观霉素高敏,对头孢类和利福平等敏感,对经常使用的恩诺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有耐药性。对于发病鸭只进行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按照每千克体重注射0.2 mL,1次/d,连续注射3d。对于大群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添加20 mg,连续使用5d,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益生菌,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结合上述综合管理,雏鸭死淘逐渐下降,1周后基本康复。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无论什么季节均可发生,并且发病日龄逐渐提前,尤其是饲养环境比较差时更容易发病。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首先给鸭群提供营养全价的优质饲料,不应使用含有抗营养因子、容易酸败、霉菌超标的原料,保证鸭群身体健康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给雏鸭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降低鸭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保证空气新鲜,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根据饲养条件及时清理粪便和更换潮湿霉变的垫料、保证舍内垫料松软干燥,控制病菌繁殖速度,减少霉菌对鸭群的危害。雏鸭进舍前准备好饲料和饮水,促使雏鸭尽早采食和饮水,以增强白身体质和提高雏鸭成活率.避免感染病菌引起传染性浆膜炎。

7.2 切忌滥用抗生素

在饲养鸭群中,应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和鸭群状况,合理预防鸭病,切忌经常使用一类抗生素,使鸭群产生耐药性。当发现鸭群有临床症状时,最好做药敏试验,及时采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采用中草药预防传染性浆膜炎,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增加治疗效果,还能防止鸭群产生耐药性和降低药物成本。

7.3 免疫接种

首先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有生产批号的优质疫苗,然后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建议选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在育雏1周左右进行首次免疫,皮下注射0.3 mL;第3周时进行第2次免疫,皮下注射0.5 mL;开产前第3次免疫,肌肉注射0.5 mL,可以抵御野毒的感染。

由于本病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如果用单一的血清型疫苗免疫接种,可能达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有条件的可以从鸡场采集病料分离毒株,研制灭活苗进行接种,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3]。

8 结束语

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非常广泛,许多肉鸭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是引起雏鸭死亡增高和降低胴体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管理者应重视对本病的防控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和优质的饲料营养,减少鸭群应激情况发生、以提高鸭群自身抗病能力,减少感染该病的机会,确保鸭群健康生长和提高养鸭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海梅.雏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1):97.

[2]吴晓莉.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变及防治的介绍[J].现代畜牧科技,2010(1):96.

[3]李自力,毕丁仁,许青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J].湖北畜牧獸医,2003(4):34-35

作者简介:方自强(1969-),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农学学士,高级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雏鸭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方法
肉鸭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要点
“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
给鸭子当妈妈的诺奖得主
鸭瘟强毒人工感染雏鸭的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
樱桃谷鸭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雏鸭对育雏环境的要求
黄曲霉毒素G1对雏鸭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