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逸 雷晶 李婉晴 郭鸿郡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须强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通过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现代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1、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现阶段不理性不科学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阻碍作用。所以,未来城市的规划的发展,应在现有的生态城市规划中进一步创新,科学的使用新型技术,倡导低碳生活、清洁能源等,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和自然地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2)可持续性。(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傳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2)城市人居规划。
2、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布局原则
城市规划是城市整体布局的规划,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第一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生态标准布局,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节约原则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的生态型社会势在必行。日常城市生活中消费必不可少,不可避免的产生生活垃圾,可以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城市生活垃圾,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3共生原则
生态城市是一个系统,在城市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够保持城市的长久发展。
3、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
3.1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是属于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范畴。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主要是对城市一系列的城市规划进行相应的改善,对于城市的积水情况进行一定的规划,降低道路堵水情况的发生率和增加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环境的有效改善,对于城市的河道管理也进行一定的规划,解决臭水沟的问题,增加了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经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原则和理念,对城市建筑和道路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绿地与水系等生态系统,提高雨水吸纳与蓄渗的效果,随后进行雨水径流的科学控制工作,对雨水进行储存,实现雨水的渗透净化目的,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内涝防治的控制,进行水体治理,最终保证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基于此,我国很多区域需要进行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和建设,不断增加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保证城市的生态设计质量和系统的完善,最大实现海绵城市的作用。
3.2提升城市绿色容积率
现在城市发展已经紧紧的和生态保护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中融入植物元素,不仅仅可以增加建筑周围景观,也有利于提升建筑使用的功能性,起到防止“热岛效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周边水土的流失,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目前国家在考核城市建设中就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衡量城市绿化容积,所谓城市绿化容积,就是城市综合绿化面积,共有三种确定方式:①根据城市设计人员的期望值来确定;②根据预期城市绿化效果来确定;③根据各级绿色面积指数来确定。
3.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同时,还要加强生态监督,对城市原有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控制好城市工业发展规模,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要搬离市区,减少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规划效果,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3.4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4、结束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观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切实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城市生态评价,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城市规划水平。只有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才能为人们打造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宜居城市。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为设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础上,坚持自然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促进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并合理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有关部门需要强化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研究,并坚持低碳环保城市理念,在设计中融合当下先进的环保技术,重视自然发展的特征,提高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西部地区资源型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探讨——以克拉玛依市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32-36.
[2]李妍,朱建民.生态城市规划下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130-138.
[3]赵家坤.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82-83.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