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杨
摘要:在古时期仿生设计中的仿生瓷在清朝时期是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时期的制瓷工艺风格、以及藝术表现至今为止都是源远流长的。这期间的仿生瓷制作,设计和创意对于当代人们对陶瓷概念仍然有很大的启发,在制作工艺上的大胆创新,对我们现在研究现代陶瓷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清朝时期;仿生瓷;创意;艺术思维;唐英
一、仿生设计---仿生瓷
仿生瓷,也叫象生瓷,在中国清代时期根据动植物的形象进行仿照设计,名出清代的朱琰《陶说》。原始时期人们进入石器时代,大部分人们使用工具都是木棒和石斧,这些工具都取之于自然界中;例如,骨针模仿鱼刺.......在生活中所有的生活用具都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当然这些设计制作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在当时人们只是对自然中纯在的物质进行模拟,这是人类最初的操纵阶段,也就是说这是仿生设计最初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仿生设计不管是在哪个工艺品上都有突破和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仿生设计中的仿生瓷器在仿生设计中标新立异。
二、清代仿生釉的工艺
青釉如千峰翠色,白釉传色泽美,为了追求艺术上完美的工匠们,掩上了纯色之门,打开了斑斓之窗。
1.仿竹釉:为模仿竹子纹理与色彩制作完成一种釉色,在高温烧制白瓷上施黄釉,在施釉过程中留出各类图案的瓷地以象征镶嵌白玉纹。仿竹釉物型多见于乾隆朝,物型多为文房用品,不仅在施黄釉色调十分接近竹子质感,而且有的还在施釉时细地刷出竹纹的纹路,十分自然完美。
2.仿漆釉:仿朱漆、仿黑漆描金、仿竹编、仿雕红漆,等纹饰。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好的半干坯胎上雕刻各种锦地图。如元龙、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经高温索烧后,于涩胎上涂仿漆釉,再经低温烘烧而成。
3.仿木纹釉是在经高温烧成瓷胎上,木材年轮纹理、树杈疤痕与色彩的质感被色釉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体现出了神似天然木材艺术效果。
虽然仿生釉深沉的初衷与后世的艳俗审美霄壤之别,但并不妨碍仿生釉在陶瓷界中大放异彩。仿生釉扬弃画意,又未特意强调釉色,只是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三、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唐英
古时候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一批模拟各式各样动植物、果品等瓷器,形态还是质感与实物模仿的如出一辙,甚至是用肉眼根本无法辨别真假,正如清乾隆年间朱琰《陶说》所云:“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甸、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此盘内的像生果品活灵活现、以假乱真,巧夺天工。
1.对于唐英,要从三个层面来看他:首先他是一个文人;第二才是督陶官,为朝廷做事,监管、创烧瓷器;第三他是一个瓷器家,创烧了相当丰富文人自用的瓷器。唐英在雍正年间,在景德镇作为督陶官,至乾隆二十一年离职,30年间尽心尽力为皇家督陶管制陶瓷,用他自己的话说:“余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杜门谢交游,萃精会神,苦心戮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在他督窑期间,御窑厂善仿古代名窑的著名釉色,又有多种创新。所造陶瓷经纯粹美,集古代瓷艺之大成。
2.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在30年间,所著《陶成记事碑》、《陶政示喻稿自叙》《陶冶图说》等是研究古代陶瓷工艺的珍贵文献。并自创从仿照自然到仿制器具等,无所不仿,有松石,有珊瑚,有虾蟹海螺等。就这样,清代的仿生瓷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并攀上顶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绝唱。到了清乾隆时期,御窑厂的产品要求精细考究,在无数废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些工艺精绝的作品,这在乾隆朝发挥到了极致。套瓶可转心转颈,活动自如,一件器物可荟萃各种性质的釉色和彩绘,造型能写实象生,装饰能惟妙惟肖。
3.雍正皇帝比较喜欢唐英,因清雅、朴素,没有那么豪华,两人都很文人,也恰符雍正的品位。但是到了乾隆,乾隆喜欢豪华、金碧辉煌的品种,所以就想出转心瓶、洋彩、多元化的仿生瓷、描金、描银的东西。与唐英本人的品位很不同,我们看到很多奏折里面唐英经常被乾隆皇帝骂。唐英呕心沥血地为宫廷、为乾隆创烧了很多漂亮的瓶子。最终乾隆以后,国力日衰,工艺无可为继,艺术不思振作,御器厂风华渐失,转入沉闷颓靡。
四、总结
经过历年时代的变迁技术工艺不断的进步,在工艺上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从仿生瓷中可以看出在技术的进步和政治的大力支持促进了仿生瓷的在清朝时期发展鼎盛时期。在早期时期人们在工艺上就仿照大自然而设计,至今无止人类在艺术上的设计仍然没有脱离自然,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
完全符合了当时清朝时期的文化潮流和思想意识。因此在清朝时期的仿生瓷制作上已经达到了造型比例准确、质感真实、惟妙惟肖。延至今时有助于人们在继承和创新上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叶朗著.中国美术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2]朱琰著.陶记[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
[3]尚刚编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4]唐英著.唐英全集[M].学苑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