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七月与安生》是大家熟知的安妮宝贝的代表作之一。 2016年 9 月被改编成电影,并收获了较好的电影口碑。影片沿袭了原著小说中优秀的人物塑造的特点,打破了小说中向男权妥协的思想局限,主张女性认可自我、自由选择。
一、小说中的女性观
《七月与安生》 体现了安妮宝贝早期创作中的女性观。小说主要以两位女性角色为叙事对象展开故事。人物关系清晰简洁,体现了多层次的女性观念。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了两种性格反差较大的女性形象。
七月出生在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之中,她从小被父母疼爱关心,学习成绩优异。顺利的就读于于重点高中又考上大学,毕业后遵循安逸的生活轨迹,选择去银行上班。成为朝九晚五中的一员。七月珍惜现状所拥有的一切,渴望将这种清闲安逸的生活状态保持下去,做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安稳居家女人。正如七月给在西安工作的家明打电话,她说:“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家明。有你,有父母弟弟,有温暖的家,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的生活。我不想漂泊。”安生虽然名字叫安生,但桀骜不驯,渴望自由。安生不同于七月,她选择四处漂泊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喜欢爬到树的高处,眺望远方的河流和铁轨。当她和七月爱上了家明,为了成全七月的安稳与家明的幸福,她宁愿自己背负这份感情出逃远方四处漂泊。
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其实都是对另一个形象的互相补充。不管是七月还是安生,作者对于女性的抉择持以悲观态度,文中女性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难以摆脱传统命运的束缚。
爱情和友情在文章中成了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关系。七月与安生在小说中表现更多的是争夺恋人而不是寻找自我。 安生与家明的背叛成了安生一个人的错误,浪子回头的家明可以不被追究重新得到了七月的原谅,而安生却被抛弃,因为难产而死。在小说的叙事中,当女性面临爱情关系的时候,女性依然是依附于男性,往往听从男性的选择和意志,处于被动的“他者地位。
二、影像中的女性表达
文学叙事依靠文字书写,而电影叙事主要依靠镜头和剪辑。影片多次出现了以浴室为空间的镜头表达,通过浴室这一特定的空间场景,作为表达两位女性自我成长,性别意识萌芽发展的载体。
当七月和安生正处在刚刚开始青春期发育的时候。两人在学校闯祸后回家,在浴室洗澡展开了一场关于 “胸罩”的讨论。安生神秘兮兮的嘲笑七月说: “你穿胸罩啦?会不舒服吗?”,七月的声音在画面外响起: “谁像你这么平;我妈说穿习惯了就好了。”这是七月与安生性别意识的最初萌芽。胸部作为女性开始发育的特征之一,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胸部的发育意味着女性成熟的开始,而胸罩则是压抑女性成熟,自然面对身体变化的意象。七月的发育和穿胸罩,以及安生的平胸和不愿意穿胸罩成为了两人迈向成长以后的第一个差异和对立。
第二次的浴室戏份中,风尘仆仆的安生从外面回来在七月家的浴室洗澡,她希望和七月一起洗,被七月拒绝,当安生要求在看一下七月的胸部,七月已经不愿意和安生共用一个浴缸,彼此看互相的隐私了。安生在浴池中仰视着七月,七月俯视着安生,她既怜悯心态在外奔波的安生,又纠结于对安生和家明之间的感情无法释怀。
第三次的浴室戏码则是两人对峙 彻底决裂,再一次涉及了胸罩。七月拿起水撒冲向安生的身体声嘶力竭地冲安生怒吼: “你不是说你不穿胸罩吗?你以为家明会喜欢你,家明喜欢的是我这样的。你凭什么跟我抢? 你有的都是我施舍给你的。”安生则回应: “我怎么会跟你抢,你要什么我都会给你,只要你说你要。”此时镜头也是发生了变化。七月通过的蹲在于是仰视着安生,这种镜头角度的变化也暗示着两个人争夺家明的胜利与否发生了变化,在家明身上的主动权发生了转变。这种含蓄而精妙的镜头选择和机位处理也从侧面展示了关涉女性情感的细密表达。
三、男性角色的弱化与缺失
在小说的叙事中,家明是一个温和英俊的人,从开始到最后,他都没有任何心理和性格变化,也不具备人物形象的立体感或性格张力,仿佛是一杯白开水,单薄纯净,但是没有波澜和灵魂。小说中,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相貌英俊。这一特点被七月与安生两人之口被不断地重复: “苏家明是七月16岁以前包括以后看到过的,最英俊的男人”;安生说,“他是我见过的最英俊的男人。十六岁以前是这样。十六岁以后也是这样。你带他来酒吧的那一个夜晚,他出现在酒吧里,好像让所有的喧嚣停止了声音。
但在影片中则做了减法,导演放弃了对于他英俊这唯一特点的描画。影片呈现了一种“非男性”的女性主义叙事观。男性在影片 《七月与安生》中简化为符号化的阳性指称。削减了苏家明在两个女性之间的重要性,成为引导剧情发展的枝干人物。
苏家明的外貌符合青春电影中常见的 “白马王子”的形象: 成绩好、长相清秀。但他是徒有一副好皮囊。实则是一个遇事优柔寡断,逃避现实且毫无担当的一个男生。导演也特地对他的形象进行弱化处理,使其成为青春片中,少有的不能引起观众喜爱的男主角之一。他成为安生与七月女性意识觉醒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事实上苏家明是谁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男友的存在让两人感受到了同性之间的相互嫉妒,二人需要在男性争夺上胜过对方。
四:结语
影片较于原著做了较大的改编,女性成长成为了电影内里关注的东西,这也是与原著区别比较大的地方。“灵魂与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寻使生命变得沉重,如果它们不再相互找寻,生命就变轻”。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抉择、无奈,选择安定或许会失去自由和独立,向往自由又往往漂泊流浪,身体的安稳舒适常以牺牲精神世界的丰富作为代价,精神世界的富足往往以向現实低头为交换。
《七月与安生》将女性青春成长的阵痛与女性自我追寻的艰难之路相结合,为女性的类型创作带来了新的表意空间和叙事范本。体现出青春电影创作全新的气象与风貌。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斯塔姆:《文学和电影的指南》[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一兵:《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金明 :《身体·记忆·认同——女性主义视阈下多重主体的重塑与自我命名》,[J].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
[5][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M].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