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燕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遍及三湘四水的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阶段武装斗争所呈现的湖南独有特征,所蘊含的湖湘精神,对党史研究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迪。
关键词:湖南 武装斗争 阶段特征 当代价值
湖南是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红色基因富集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遍及三湘四水的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阶段武装斗争所呈现的湖南独有特征,所蘊含的湖湘精神,对党史研究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践无疑影响重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武装斗争的阶段特征
1.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不久改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中共湖南早期组织在社会宣传、工农运动及师范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此,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开展,逐步建立起工农群众武装,武装斗争蓬勃发展起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湖南工农运动与北伐战争汇成了巨大的革命洪流。湖南工农运动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又促进了湖南工农运动的高涨和群众武装的普遍发展。至1927年5月,全省凡是成立总工会的县都建立了工人纠察队,用缴获的枪械武装起来的农民自卫军常备队达4.5万人,至于手持梭镖、马刀的非常备队(亦称梭镖队)更是布满山乡,不计其数。[[1] [2] [3] [5] [6] [7]湖南省军区编.《湖南军事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版第18、23、25、26页][1]湖南以群众武装为骨干的空前的人民大革命,猛烈地冲击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各种封建宗法势力,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恐惧与仇恨,之后的马日事变严重地摧残了湖南的党组织和工农群众团体,是湖南的大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点。
总体说来,大革命时期,湖南武装斗争一方面在实践上有建树,表现在湖南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尽管因为反革命政变且敌我力量悬殊,武装斗争遭遇挫折,但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积蓄革命力量,坚持革命。另一方面,在探索革命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毛泽东在这一阶段的两篇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代表。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星火燎原
土地革命戰争时期,湖南是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的重要策源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发动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后,湘赣、湘鄂西、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领导各地发动第二次全省武装暴动。影响较大的有宁乡沩山暴动、长沙灰日暴动、石门暴动、湘东醴陵暴动、安化二月扑城、平江二月扑城等。这些武装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表现了湖南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畏强暴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与坚定的革命信念,并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为后来湖南武装斗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在湖南境内的红二、六军团继续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发动湘西攻势,开辟了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建立了湘鄂川黔军区,进一步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之后的通道转兵是红军长征初期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事件,它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把数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为中国革命绝处逢生创造了条件。
回看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可以说,湖南的党组织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0年间牺牲党员群众达数十万人,[2]但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湖南境内这些农村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并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从此,中国革命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3.抗日战争时期的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从战略后方很快变为正面战场的最前线,全省军民同仇敌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什么是艰苦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残暴的日军在湖南制造了营田、厂窖等惨案,发动细菌战和毒气战,对湖南军民犯下了滔天大罪,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日军的丧心病狂增加了抗战的难度,这是外因。内因是国民党的片面抗战政策,其表现一方面是消极抵抗,文夕大火就是证明;另一方面是制造摩擦,平江惨案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我新四军留守处十几个干部惨遭杀害,同时,在平江的红军家属及其他革命分子被杀者不下千余人。内外因交叠,致使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军民的斗争极其艰难、惨烈,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从正面战场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军人在湖南人民的支援下,在湖南先后进行了3次长沙会战、常德战役、长衡战役和湘西战役等6次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与此同时,为了策应正面战场作战,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分区组建江南挺进支队,于1943年12月进抵华容桃花山,建立石(首)公(安)华(容)抗日根据地。1945年3月,以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组成的南下支队(后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进军湖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南下支队在湘东北、湘中、湘东南艰苦转战半年时间,与日伪军展开了数十次英勇战斗,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湖南人民的抗日斗志。[3]
在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的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与推动下,湖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由湖南人民,主要是中共党员、青壮年农民和国民党军政回湘人士等,在自发的分散的斗争基础上,逐渐走上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各地组建了数十人至上千人规模不等的几十支抗日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4]湖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游击斗争,规模虽然不大,但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伪势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抗日8年中,湖南军民抗击数十万日军多次大规模的进攻,对全国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8年中,全省有200多万多青壮年应征应募,参军参战。[5]三湘儿女浴血沙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4.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和游击武装相得益彰,助力和平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组织、民主党派、社会进步人士、人民游击武装以及起义军政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运动和游击武装相得益彰,助力了湖南和平解放。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后,湖南军政当局大举“清乡”、“戡乱”,肆意征兵、征粮、征税,积极参与和支持内战。在省工委领导下,湖南各地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7 年南京“五二O”惨案发生后,首先是湖大学生“五二二”反内战大游行,各学校学生积极响应。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农民群众发动“抗征、抗粮、抗税”斗争,[6]这些民主运动开辟了与国民党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这一阶段,中共湖南省工委还先后在全省各地组建了2万多人的游击武装,广泛開展游击战争。遍及三湘的武装起义,汇成了人民游击战争的滚滚洪流,威慑和动摇了国民党在湖南的统治。1949年6月,游击武装解放桂东、汝城、安化等县,并于人民解放军入湘以后积极配合作战,终于迎来了湖南和平解放。
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部通电起义。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长沙和平解放。[7]之后,二野、四野主力部队乘胜追击,消灭了退到湖南的白崇禧部和宋希濂部,至1949年底,湖南除绥宁、古丈县城(次年解放)外全境解放。到1950年12月底,湖南人民配合人民解放军,将湘西地区的土匪全部肃清。至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武装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湖南武装斗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遍及三湘四水的武装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对新时代人民武装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启迪。
二、湖南武装斗争的当代价值
1.抓好新时代人民武装工作,必须发扬党管武装优良传统
纵观近代湖南的武装风云,无论是耒阳阳大鹏、新宁雷再浩、李沅发等领导的各族人民和会党的起义战争,还是太平天国在湖南长达几个月的战斗;无论是湘军的辉煌、败落还是辛亥革命前后湖南革命党人的取义成仁,由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呈现出一种无序、自在的状态。历史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湖南武装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在中国,一切离不开党的领导。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党是靠武装斗争起家的。在党的领导下,湖南人民武装工作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积淀,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形成了包括双重领导、双向兼职、会议、活动、述职、报告、保障、考评等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党管武装长效机制。新时代,抓好人民武装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的绝对领导,继承发扬党管武装优良传统,确保人民武装坚决跟党走。
2抓好新时代人民武装工作,必须抓住国防后备力量的建管用环节
没有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人民政权的建立;没有人民武装工作的继承发展,也不可能有人民政权的持续巩固。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大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官兵等国防后备力量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在抗击自然灾害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铁拳头作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职责义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个部门、行业支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抓住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建管用环节,注重“建”的标准,健全“管”的机制,规范“用”的范围,让国防后备力量在新时代发挥应有的作用。
3.抓好新时代人民武装工作,必须发扬湖南人的硬骨头精神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点燃的;秋收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等,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湖南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断肠将军”陈树湘的壮怀激烈,留下了“半床被子”的鱼水深情。可以说,一部湖南共产党人的历史,就是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8] 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湖南日报2018-08-08][8] 湖南人的硬骨头,铸造了万众一心、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湖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曾深情地说:“湖南人杰地灵,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我们要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进入新时代,湖南这样一片红色热土,我们要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讲好湖南故事,诠释湖湘精神,抓住湖南武装斗争的“根”和“魂”,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什么”等问题弄清楚,把湖南人的硬骨头精神领悟好、赓续好、传承好,在追根溯源中让湖南武装斗争的红色基因薪火相继、代代相传,把老一辈为之奋斗而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天,我们重温湖南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是为了牢记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丰功伟绩,发扬湖南人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好地开展现阶段的武装工作,为巩固基层政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