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斌
《导游英语》课程引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去了解中国,试着去介绍灿烂的中国文化。该课程以我国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杭州的主要景点为依托,通过大量的国际旅游背景知识讲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导游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导游英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线课程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沿途导游,主要包括致欢迎词、欢送词;也涉及前往龙井茶园、丝绸厂、灵隐等景区的沿途导游讲解,并穿插一些基础的导游英语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导游英语的基本结构和语体特色,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创作及应用导游英语。第二板块为景点导游,包括飞来峰、灵隐寺、六和塔、岳飞庙等景点,也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西湖风景名胜区及大运河旅游文化区的讲解,这一板块的基本内容相对固定,其中的范例实时进行更新和补充。第三板块为文化专题讲解,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古建筑、中国菜、古典园林、对象国旅游资源一瞥等等,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评价文化专题材料特别是与杭州关联度大的文化专题如茶叶、丝绸、宗教等。
课程以教材内容结构为主线,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难点和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概括。同时要求学生保持一定时间的景点讲解的操练。努力创设旅游活动的情景和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指导学生撰写景点导游词。要求学生撰写一篇200-400字的景点导游词。教师提出一些选题,学生也可自选景点;在课程初期教师开始布置,课程末期学生提交论文,期间教师要求学生作口头演讲。对其中的优秀导游词,教师则对其作进一步的指导,推荐给其他同学,这一做法大大能提高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和科研的能力。
目前的《导游英语》课堂上,受授课时间和课堂形式的局限,学生观看现场导游的视频的时间有限,学生实际参与讨论的时间也有限;同时,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预期完成课后口语练习和导游词阅读作业,有限的课堂讨论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由于导游词信息量大的特殊性,传统课堂有时无法提供学生最新和足量的旅游信息资源。所以笔者认为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内容和效果。若能建立《导游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相信该在线开放课程能为我校更多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为培养更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做出一点贡献,也能为社会上的旅游涉外人士提供学习机会。
二、在线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将原先的英语导游和范例教学整合成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内容,以PPT、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等形式上传到课程网站;利用网络更新资料的便捷,确保课程视频资料的时效性;将原先的网络论坛讨论移步至网站学习社区,通过设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及在线答疑区,跟踪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而见面课将主要通过笔头练习和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培养和检测学生导游英语的应用能力。根据《导游英语》历年的授课情况,结合课题组各位老师的特长,初步在线课堂设计如下(以32课时为例):
在線课程:拟分九个章节,每个章节至少2-4个知识点,计16个学时。涉及途中导游和景点导游的内容相对固定,穿插相应的阅读材料;部分章节(如7-9章节)侧重文化专题阅读,穿插阅读材料篇幅会更长、数量更多。初步的框架安排如下(每部分仅用一行作例示):
三、在线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流,导游英语是我们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宾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国际交流中能够正确理解、合理解读导游英语,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故本课程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利用在线课堂的模式,教师把导游英语的相关景点导游部分通过视频讲解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给学生充足的内化和思考时间,这样课内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练习,使课堂真正成为让学生迸发出思想火花的语言实践场所。
参考文献:
1. 韩锡斌; 朱永海; 程建钢 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海啸的根源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3
2. 罗琳霞,丁新.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述评 【J】开放教育研究,2007
3. 马莉. 国外开放教育资源在《教育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