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
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是一个在旧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成长的过程。艺术的最高境界源于创造的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们要突破创新思维的障碍,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雕塑艺术;形式;创新
对雕塑的启蒙,大概是在童年时期校园后院的碑石堆中,精美的石碑碑头,缺了一角的二龙戏珠高浮雕石碑,以及儿时小镇南门外河流上横跨着的普济大桥。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讲,普济桥是金朝建立的一座石拱桥,后来经历了多朝多代的修补,成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桥,普济桥至今仍然保留着宋金时代的石桥雄姿和瑰丽艺术,三十多米长的大桥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游乐基地,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桥上的形形色色的精美浮雕。除了石狮头,桥两面的大小券口上,还有一组由一组的浮雕故事,避水兽头,蛟龙出水等,造型都很优美,典雅且古朴。
随着年龄逐渐的增长,视野逐渐的广阔,对西方雕塑的认识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西方雕塑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希腊时期,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洛可可时期等等无数个璀璨辉煌的阶段。艺术巨匠们用石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艺术超越自然。而在我上了大学第一次真实的接触泥塑后,才开始感到雕塑离我并不遥远,那些深入人心的经典是可以用这些看似不起眼,而且没有一丝情感的泥巴石头钢铁来塑造锤炼出来的。雕塑是一种再生的过程,把一堆泥巴,通过雕与塑这两种加减法,将有血有肉的生命塑造展现出来,生成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雕塑这一门学科,是一种文化,它可以传情达意,它可以产生美。它是一个生长生成的过程。
在本科的学习中,我开始逐步对雕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同的时代,雕塑都有它独有的时代特点,每个阶段的雕塑特征都令人印象深刻,并且都对今天的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突破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束缚,文艺复兴强调了人文主义思想,以其为宗旨,重新肯定了个人的作用和人类要发挥的价值。是全面的新文化的诞生与繁荣,是新一种新兴的和蓬勃的时代特点。从那以后雕塑艺术就开始了不断的变化。创造出更新颖的形式,各式各样的形式内容暴风雨般席卷而来,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感官。相对于绘画来讲,雕塑拥有更强的公共性,雕塑作品从自身表达的同时,也会得到受众群体的精神映射和社会反思。无论是从千奇百怪的表现形式到独具个性的形体表达,各方各面的审视都开始表达着深刻的文化评论的意味,无论是立足于历史还是现实,雕塑的公众性决定了这一点,批判性的艺术核心开始盛行。当今,艺术最忌讳重复已有的形式,转而开始不断地强调着要推出新的理念,现代雕塑从各方面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着边缘界限,无论是从空间上,从形体上,材质上以及艺术规界上,都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创新与探索。在这道路上,一位又一位的艺术革新先驱们不断的涌现出来。
正因为这一种创新性的创作理念,杜尚的《泉》在饱受争议的情况下因其开辟性的创新思维仍然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作品,这部作品展示了对所有传统艺术观念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使人们对它开始展开思考,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一件艺术作品。在其文化上所定义的使用意义消失了之后,这一艺术获得了全新的内容。
时代的发展必然生成新时代的产物,新兴的艺术正与时代进步产物——科技,走向融合。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正飓风海嘯般登陆这个曾经只是宏观物质的世界,纳米,量子和太空探险已经把人类的手伸进了分子,原子和宇宙。人工智能,基因和生物工程正在慢慢实现生命的设计,合成和再造。这些新的技术将会从根本上一步步颠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无论是政治,哲学,经济,宗教,军事,艺术,没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孤悬于科技之外。科技艺术,生物艺术已经成为生命之战的前沿阵地,雕塑学科也与现代科技顺理成章的结合了起来,
智能雕塑,就是雕塑这一学科在新时代的新的表现方式,它用最新的科技技术,在原有雕塑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让雕塑拥有新的互动化体验。不论是媒体艺术还是新媒体艺术,当代的优秀艺术都开始通过将激光,电子,声效,监控,内置无线等科技产品完美结合,来实现其与观赏者的互动性,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更好的拓展了雕塑与人,与生存环境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智能雕塑,体现了在高科技时代中时代产物的魅力,改变了传统雕塑单一的表现性,赋予我们曾经熟悉的传统雕塑形式以新的生命力。从写实发展到抽象,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当代艺术家们也在不断的探索着这一广阔领域。
2017年9月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雕塑动态雕塑展在长春世界雕塑艺术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近三年来艺术家们创造的多觉新艺术。通过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入手,艺术家们进行着对新型雕塑的探索。一组由清华美院副教授米海鹏团队创作的作品《鉎命》脱颖而出,这是一组饲养着液态金属软体动物的交互装置。装置之中的液态金属仿佛具有生命意识,它可以与欣赏者产生互动,进而引发参观者对于“生命”的定义的思考。从公共性,互动性,启发性任一层面来讲,都是一件相当成熟的当代艺术作品。另外一件我极其欣赏的是汤杰的作品《红尘》,这一装置由七个正方形透明容器叠加成七层塔,每层之间都有一个圆孔通往上一层。装置的最底层里装着红色的沙子和一个鼓风装置,利用鼓风装置使红沙达到起落效果,循环往复,动态感十足。这些生动新颖的智能雕塑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相较于传统雕塑的匠人气息,他们给人们带来了更新的感官体验,以及对艺术,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科技的发展,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无尽的新奇的灵感。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人们会发现,艺术与科学其实同住在一个领域中,互相之间甚至达到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正揭示了科学的渗透性,一切视觉艺术都离不开创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借鉴与传承,技术也需要不断创造更新,科技的展示需要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离不开艺术。我们不难感受到,艺术已经融入科学之中,科学也披上了艺术的盛装,在今天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艺术和科学都在通过设计概念来完成他们自身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在这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紧紧锁定着这一时代趋势,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艺术与科技”。国家牢牢把握时代创新动态,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信息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基础和有创意创新能力的高端艺术人才。国家在创新性上不遗余力的支持,是我们在艺术领域创新思考的坚强后盾。要打破自己的固定思维,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能性。让这一学科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让艺术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
[2] 《现代艺术150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国]威尔·贡培兹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