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金成栋 程静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渴望、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以问激趣
创设情境,引导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会凭空产生,有效策略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学习呢?
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读完课文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段、有些细节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你举例回答,并说明它为什么让利印象深刻。”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争相回答。经过朗读体会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供学生合作探究:“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同情?为什么?你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讨厌?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畅所欲言、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
二、以情养趣
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让“情”贯穿语文课的始末。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教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教学时老师融入课堂,与学生成为一体,构建出和谐、活跃、敢言的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设计教案到课堂实践,我都追求将自己融入其中,避免成人思维的干扰,从语言及身体语言上力求实现兴趣化,以达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言行要幽默兴趣化。这一点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也是在课堂上能与学生成为一体的最基本的前提。当然这种言行的幽默是有一定度的,这涉及到课堂的组织管理,而这个度却是视不同的班级整体水平而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最优化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教师的言行实现最优化分配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是最为可取和可行的。
例如:学习《乡愁》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导语:“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道‘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无论力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拳拳爱心织成的线紧紧握在母亲手中。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里。”让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主动参与学习。
三、以变引趣
教师教学时应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用于创新,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和促进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作文集等形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小品德方法。小品具有强烈的幽默色彩,能使人哑然失笑,身心为之一爽,于风趣中得到享受。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小品欣赏活动,故意抖开“包袱”。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到邹忌三讽齐王的时候,让学生自由想象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最后再公布结局。这个过程能让学生释然一笑、一乐、一悟、一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以读促趣
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美、感受美,能给学生提供审美、创美得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朗读的语调和声音或高亢或沉稳,或激越或悲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內心情感,把作者创作时的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例如:学生朗读朱自清的《春》时,用较快的语速朗读“盼望着,盼望着”,能体验到作者对春天得引颈张望;用亲切的语气朗读“东风来了,春天得脚步近了”,能体验到作者对春天来临得喜悦;用渐趋高昂的声调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能体验到放眼拥抱自然后的心潮起伏;用轻柔的声音朗读“春草图”,能使学生用纯真自然的眼光感受春的新鲜烂漫。
五、以信心强趣
有了信心,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通过个别辅导,使学习好的学生“吃得饱”,较差的学生“吃得了”,使不同的学生感到越“吃”越有味道,给他们带来满足和快乐;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从不放弃,想着法的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以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行为激励法,通过设疑、设题等手段,以小活动形式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诉,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做到主动、快乐、持续地学习。
(作者单位: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中心小学)